对我国外贸顺差功过及原因的认识与展望

时间:2022-09-26 02:13:46

对我国外贸顺差功过及原因的认识与展望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成因分析以及减少顺差的政策建议等多个视角,对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分析,并对顺差的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关键词:外贸顺差;功过及原因;认识与展望

作者简介:邱国鑫(1963-),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中国价格学会高校价格理论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5―0040―03

收稿日期:2008―06―26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外贸总额为207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1978年至2007年的29年间对外贸易增长105倍(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一、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

与多数“起飞”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外贸经历了一个“由逆转顺”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前以逆为主,90年代后持续顺差。2005年以来,我国顺差迅速攀升,该年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774.6亿美元,2007年已超过2600亿美元(杨正位,2007)。如何看待近些年来外贸顺差的节节攀升?笔者认为,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防止大规模资金流出对本币币值稳定的威胁;二是有利于保证外债还本付息和支付外资分红、股本收益;三是有利于增强出口部门吸收就业能力;四是有利于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国内产业升级。总之,在一定发展时期中,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主义和出口优先政策,追求外贸顺差,这些都是工业化大国曾经经历的历史。否则就不会完成资本积累,不会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中国外贸能有今天的顺差局面,是多少年奋斗的结果。

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顺差越大越好。对于顺差的意义和客观必然性,必须辨证地看,正确认识功和过。

二、外贸顺差的负面影响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其过亦有四个方面。

1、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欧美,导致贸易摩擦频发。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欧洲和美国两大贸易伙伴顺差的持续扩大,成为美欧等国对中国商品设限的主要口实之一。目前对我国纺织、服装、家电等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对外摩擦还呈现从贸易领域向投资、金融、汇率等领域延伸的趋势。针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发达国家采取了许多违反世贸组织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制造和滥用多种形式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会加大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失去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给我国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日益紧张,不利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2、拉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上升,2002年―2005年的4年间,从1.3%增长到23.7%,2006年更是增长到37%,2007年仍然在高位运行,与2006年基本持平,我国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约为40%,经济大国,如美国稳定在25%左右,日本稳定在20%左右。而人口最多的中国的进出口依存度高达65%(温耀庆,2005)。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特征。外贸依存度过高,市场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过度依赖外部需求这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使国际市场、国际经济贸易波动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负传递影响日益增大,从而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隐忧。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国内消费应该占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主导地位,达到70%左右。我国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偏低。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81年的68%下降到2002年的58%,降低了lO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1980年―2002年,世界各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约为78%,而我国才60%左右,低了18个百分点(于广洲,2004)。因此,我们不能仅为“世界离不开中国”而喜悦,更应该为“中国更离不开世界”的隐忧而担心。

3、增加了流动性过剩,埋下了金融隐患。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直接加剧了境内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带来的巨额资金流入既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隐患。由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实行管制,中国央行必须通过发行更多人民币来购买由贸易顺差带来的所有外汇,这样便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继而促使银行不得不想办法将这些资金利用起来,如此一来,在收窄境内商业银行盈利空间的同时,亦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过度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和利率,不仅加大了利率风险,还为未来不良资产的上升埋下了隐患,也使政府所倡导的控制信贷的措施难以执行。

4、引发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顺差的大幅度增加引发了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5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持续攀升导致央行通过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又对国内的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同时,在国际外汇、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也加大了储备资产的管理难度。

贸易顺差还直接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已较2005年7月汇改前升值18%以上,而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三、外贸顺差的成因分析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与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国内需求、国际环境、产业状况、外贸结构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拓宽了出口市场

近年来,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造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固然有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依赖低廉的出口价格。这种低廉的出口价格是由于部分牺牲劳动者和社会利益,或让渡政府利益而造成的。

首先,劳动力价格较低。近两年我国劳动力价格虽有一

定提升,但仍然十分有限。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方面降低了产品成本,推动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内的消费需求(佟家栋,2007)。

其次,社会承担了环境成本。庞大的制造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却将本应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了社会。

再次,产生诸多隐性出口优惠。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以各种政策优惠作为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先供给、出口补贴、出口奖励、认证补贴、展(洽)会摊位费补贴、出口产品研发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补贴,等等。这些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企业的出口欲望。

(二)国内需求长期相对不足增加了出口压力

与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速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市场却一直平淡,缺乏充分活力和持续热点。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收入偏低,居高不下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广大农民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缺失等都制约着居民消费欲望,造成结构性的内需不足,从而不仅抑制了进口增长,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顺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佟家栋,2007)。

(三)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出口增长

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人世不仅使我国的商业和法律规则与WTO规则更快接轨,而且使世界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有了明确的预期,进一步提升了向我国投资和进行产业转移的信心。这种信心与我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相契合,大大加快了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逐渐巩固了我国作为部分重要工业品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这种“世界工厂”角色的确立和巩固,一方面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有限,也增强了企业的出口诉求。

(四)特殊的外贸结构带来了高额顺差

我国外贸结构比较特殊,加工贸易几乎占了外贸总额的一半。加工贸易作为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带来大量的贸易顺差。此外,美欧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国内产品对进口的替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和快速增长。

四、“减顺差”的思路和建议

从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看,“减顺差”首要目标应当是,减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外汇大量流人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压力。

怎样才能减预期?由于顺差的产生和存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单靠哪一个部门,单用压抑出口或调整汇率办法都不可能牵住顺差“牛鼻子”。在目前情况下,各有关部门必须协同行动,将增加劳动收入、强化社会保障、促进居民消费、活跃国内市场,积极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和限制热钱流入等各种招数一齐出手,才能显现政府坚定的决心,给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和热钱以明确信号。

对商务部门而言,目前调控出口的招数比较硬,出口增长已经受到一定抑制,但是扩大进口的招数显然还不硬。

为什么进口增长速度仍远远落后于出口?因为目前我们的思路实际不是一个全面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的思路,而是一个有选择开放,消极扩大进口的思路。我们希望进口的商品,例如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设备,要么受到国际市场供给约束,要么受到出口方某些限制,所以进口不可能有大的增长。

过去我们长期实行奖出限入和进口替代政策,主要原因一是外汇紧缺,希望多创外汇;二是保护和发展幼稚产业;三是要增加国内就业;四是担心过分依赖国外供给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现在外汇不再是紧缺资源。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出口竞争力迅速增强。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加大。在此形势下,过去的那些担心、政策上过分强调保护和进口替代已经没有必要。为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最重要的原则应当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造更中性、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压出口空间已经不大的情况下,“减顺差”的关键是促进口。就中长期而言,实现外贸大体平衡增长必须更加重视进口。扩大进口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调控投资增长,保持投资品进口持续增长。从我国近年来进口结构看,进口需求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增长快慢。国内消费增长短期内不可能取资增长对国民经济和进口的拉动。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对投资增长的调控力度,防止投资增长过快回落。否则外贸顺差还将急剧扩大。

2、认真清理和废止各种歧视进口的做法。对进出口的管理应实行更加“中性化”政策。除少数确需一定保护的产业外,大部分工业品,包括消费品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应逐步调低。必须更加重视考核外贸增长的综合效益,树立发挥比较优势观念,破除增加进口会挤压国内相关产业和影响就业的观念。

3、正确认识汇率改革给外经贸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支持央行在坚持自主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适当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引导进出口企业适应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下运作发展。

4、适当减免先进技术装备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其他税费。对国内产业进步所需的先进设备、市场紧缺资源和能源产品进口,除降低关税外,还应参考国内同类产品实际税负,在一段时间内适当减免增值税和其他附加税费。鼓励引进、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进步,应是始终坚持的方针。

5、在不影响粮食安全前提下适当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形势,减少对国内不具优势且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大的部分农产品的进口限制,适当降低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一步扩大中高档农、林、牧、渔业产品进口。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向集约利用土地、节水节能、高效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真正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如果转变思路,笔者认为,我国工业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土地和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进口等都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每年至少能多进口800―1000亿美元。这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正如顺差的累积有一个过程一样,顺差的减少也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么顺差的未来将如何呢?

五、外贸顺差未来走势

从近期贸易顺差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差距有所缩小,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有:

1、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率改革,当月人民币即升值2%,之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8%。预计今后,我国人民币还将会保持小幅升值态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2、从长期看,我国进口价格涨幅将高于出口价格涨幅。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大多数商品我国并无国际话语权,因而价格上升的空间极为有限;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此类商品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左右,而且价格将呈不断上涨趋势。我国出口企业受上游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同时下游出口价格却难以提升,利润空间明显收窄,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扩张会受到一定抑制。

3、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增速也将逐步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据WTO统计,2007年年初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到8月份,我国月度出口总额1114亿美元,首度超过德国(1058亿美元)。按照两国目前出口速度,如不考虑汇率变化,预计今年我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一般都要经历出口增速迅速,到维持相对平稳,再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阶段。因此,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我国出口增速会逐步回归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1994年开始我国连续15年出现贸易顺差。综上所述,对于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走势,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基本判断:(1)未来几年内,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但增幅会逐渐回落。预计于2010年前后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达到顶峰,即4000亿美元左右,然后趋于稳定或有所回落。我国顺差增幅也由2005年的74%下降到2010年的10%以内。(2)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维持顺差。我国出口基数远远大于进口基数。2007年,出口总额12180亿美元,为进口总额9558亿美元的1.27倍。考虑到影响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各种长期因素,我国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的格局短期内难于改变,我国顺差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还将继续存在。

上一篇:关于高等院校跨越发展与“债务危机”的研究 下一篇:论会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