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时间:2022-04-19 04:59:25

浅谈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摘 要:会计职业判断是建立在会计专业基础上的一种判断,它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时,根据会计的准则,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特点,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最终的财务报表所采取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了对会计职业判断需要的必然,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主体是会计交易事项,基础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会计人员合理准确地把握会计职业判断,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工作中的体现

(一)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

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比如说,有关售后回购业务的收入确认问题,掌握了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是以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作为确认的判断标准这一点,售后回购业务是否应确认收入就容易判断了。会计人员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准确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二)相关性原则

由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在作出自己的决策时,往往会综合权衡利弊,他们不仅要考虑企业的会计信息,还要利用相关的非会计信息。国家在利用会计息进行宏观调控时,往往会综合社会稳定、充分就业等因素全面考虑。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在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决策时,也会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水平、地理位置、行业的预期等因素。正因为如此,可靠的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不一定相关。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关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特点,以满足企业内外部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并按照政府、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流。

(三)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但是究竟怎样的交易和事项是重要的,会计制度和新准则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四)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怎样才算高估资产和收益?怎样才算低估负债和费用?这个度怎么样把握?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五)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客观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企业的特殊性,任何一个会计制度或者是会计准则都不可能涵盖一切经济事项。因此我国现行企业会计 准则只对会计工作提出最基本的原则,允许信息提供者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业务事项进行加工处理,这就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当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更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变更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政策的适应。

(六)会计估计

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事项包括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率的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以及或有事项的处理等。

二、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

树立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在主观上树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是会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正确运用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新会计准则赋予会计职业判断较大的空间,这在客观上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会计人员必须从过去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更新过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思维方式,改变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的缺乏独立职业判断意识的思维模式,建立职业判断的思维模式,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以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

(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业务素质

首先,会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并付诸行动会计人员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即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管理会计,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还应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其次,加强会计实践训练。会计人员除具备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掌握职业判断的技能、技巧并不断提高,达到能够排除干扰、坚持原则的程度,对现实中出现的复杂且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要够作出准确的职业判断。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会计人员依法核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会计人员应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作出职业判断,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四)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从原则上把握问题,从实质上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它是会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

(五)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管与准则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就内部控制系统而言,应针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就企业外部监管系统而言,必须建立“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六)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修改和完善会计准则。就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言,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没有明确地提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鉴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所起的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作用,应当对其加以必要的修改,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各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鉴于我国会计人员会计判断能力不高和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大量存在,应当修订基本会计准则,限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备选方案,缩小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余地。

(七)建立健全法制

修订后的《会计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了更好地发挥 会计法的强大作用,需要对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进行修订,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发现作假要采取果断的惩罚措施。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注意既规范外部监督如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尤其是审计监督,又完善内控和奖惩机制改善会计监督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它是对权利和责任的约束。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作出规范时,应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合理确定企业披露足够的相关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以均衡、协调企业管理当局与使用者双方的利益以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从而使有关各方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析 下一篇:试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