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课程

时间:2022-04-19 01:47:12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1.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爱的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清醒地看到: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绝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少,语文氛围淡薄。但是,农村孩子普遍纯朴、真诚、求知欲望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现在我的学生更懂得爱,能做到不苛求父母;“爱”从爱自己,爱身边的同学、朋友开始;更懂得感恩老师,感激社会。我觉得,农村中学的老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并拥有健康的情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试卷上的分数只能让学生满足一时,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却可以使学生受益一生。我在收获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快乐。

2.在学法上对贫困生进行指导

采取“低标准、宽要求”的教学方式。对待学困生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因人而异,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中小目标,然后和他们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约定,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标,继而争先脱困。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困生,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联系每一篇课文,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获取相应的积分。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但是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帮助学困生脱困。

3.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农村,就整个教学活动来说,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部分。就初中语文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音像资料、图片、文学社、广播室、校园文化环境都是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3.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教师可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文学社、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有进步的文章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从而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这些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晨间活动时间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广播站播放一些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丰富词汇和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3.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它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班级图书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如我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期间学校举行一系列活动:“美文大家读”读书朗诵比赛、“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读书交流会”主题班、队会、“书香班级”和班级“读书明星”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用多元智能理论观来组织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组合式把各种很智力结合在一起,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能,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一个学生很难具备各种智能的全部,每个人可能只拥有其中的若干种,而且不会每一种智能都表现得特别发达。在一个人所拥有的若干种智能中,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者两种在他的智能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他若干种只是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这就是学生智能的差异性。

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在可能的范围,老师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强势智能的不同,采用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全面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基础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充分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种自我认同感、归属感、胜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5.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味地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现今农村中学虽然教学配套设备还比较缺乏,但像录音机、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VCD等常用现代教学媒体还是有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不要小看这“一段录音、几幅图画”,其往往能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上一篇:让老师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 下一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