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04-18 09:56:09

【摘要】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作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巧设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有效的学习情境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有效学习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发展。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教师就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活动探索的动机。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钻教材,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且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依据,是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依据。所以,教学目标不能表述不明确,或目标过高,过偏,过大。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生活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2、尝试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内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有很多,作为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特性和如何使平行四边形固定不变形。先让学生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观察它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然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一根小棒将平行四边形框架固定,使它不再变形的形式,它就不会变形了。

例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即: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长四边形等各种图形,在进行新课时让小组合作摆拼图形,看看哪组摆拼的图形最多,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每个小组都摆出了两、三个不同的组合图形。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上一篇: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兴趣培养 下一篇:中考地理复习策略与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