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18 09:25:30

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析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支出正逐年有所提高,在一些大学中“超前消费”热潮也在悄然兴起,据笔者了解,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俨然已高于普通的上班族,最高消费者每年竟达2万元。为了买手提电脑同时向10多人借钱,到银行借贷不是因为生活难以维持,而是要买最时尚的手机。超前消费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学校中,对我们的教育敲起了警钟。

一、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

超前消费的概念是罗斯方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特定的消费行为,即超过今天的收入能力将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支出,通俗的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即是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大学生当前的承受限度。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家庭生活消费,是用父母的钱来进行生活、学习的实现,还没有经济能力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生活。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制定有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政策、规划。

1.消费追逐时尚和新潮。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代表了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诱惑,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行为。例如为了拥有一款最时尚的手机,一些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一些同学称“这叫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美,时尚就该年轻时享受。”

2.感情消费舍得投资。现在的大学校园里,两两相依的学生情侣已构成了大学校园里一道浪漫的风景。如今的爱情绝非免费的“红花”“绿叶”便能打发,许多情侣,特别是一些男生为了爱情一掷千金,导致债务缠身的比比皆是。“认识四五天就送手机,过情人节送上千元礼物的大有人在。”一些男生自从找了女朋友后,每月开销都在千元以上,家里给的钱根本不够用。只好边念书边谈恋爱,边到快餐店打工,“可怜”的男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包揽了二人谈恋爱时产生的所有费用,相对于大学生平均每月500至600元的生活费来说,这笔消费常常让他们时时“赤字”缠身。除此之外,男生们还要在情人节、圣诞节这些节日里,把女朋友约出来共度良宵,吃饭逛街购物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所有男生都不会在这上面小气的”。

3.大学中攀比现象愈演愈烈。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同学间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这表现在大学生消费中部分存在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上。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此时的消费已经变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有手机,有文曲星,也不管自己实用不实用,需要不需要,也必须拥有一个,而且型号要比对方新,功能要比对方强,如此的攀比,把消费抬得更高,同学间的攀比风气更是愈演愈烈。

二、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的出现,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更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直接关系。

1.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家庭是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第一个社会群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在家庭里并通过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充分实现。中外大多数大脑研究专家已普遍赞同这一观点:一个人50%的学习能力是在出生4周岁前发展起来的;而30%则是在5岁至8周岁前发展起来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庭,而不是教师,是个体一生当中最主要的启蒙教育工作者。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2.大众传媒导向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媒体以其特有的、容易使人理解的方式成为向大学生灌输消费观的有力手段,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它引导大学生们根据商品市场信息来定义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导向亦步亦趋。如果传媒有意识地往明星的那个方向“拉拢”、鼓励明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那么在“韩流”“日流”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就会随着明星的生活方式而动。媒体的宣传总是首先在情感上打动你,使你在理性上接受它的宣传,继而引发出你的心理和生理的欲望。在大学校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学生们能够流利地说出许多广告词,广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言,并很快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上。确实,“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3.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个体成长的“空气”和“水”,从时间上看,它覆盖了个体生命的全部历程,因而影响个体一生的教育社会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随着市场日益发展,产品形式多种多样,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扩大了消费范围、拓展了消费空间,如手机增强了沟通的时效性,网上购物拓展了空间性。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富裕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性导致大学生消费行为非理性因素的增多,因此社会要倡导一种正确的消费理念,遏制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学生的个性心理对超前消费的影响。个性通常指的是情感――意志的特定品质、情操、态度、心理状况、无意识的机制、兴趣和理想,它们能确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当代大学生从整体上讲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和创伤,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议论和评说,强调个性化,强调忠于自己的心理感受,容易导致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此外不同的个性心理往往导致不同类型的消费倾向,如胆汁质的学生脾气暴躁、处事冲动,往往容易盲目消费;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般是理性消费、现实消费;外向活泼的学生则侧重休闲消费,如旅游、健身等。

5.学校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校风建设应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应加强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

1.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尽管新生入学时,一些学校就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课程,但其中“消费道德”教育却一直是空白地带。“消费道德”教育应早日进入高校课堂。根据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充满丰富性,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等,应该全面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适当地引入“消费道德”的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理,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成熟发展。

2.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家庭关系最具人伦的基础特征,所以家庭环境同时又是人伦文化的传递和创造基地。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而家庭环境中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具体、生动、形式性强的特征。因此存在学校教育重一般理论,而家庭环境重具体应用的分工,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提供场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的盲目超前消费,学校要为此搭设良好的平台,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消费舆论氛围,提倡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反对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超前消费,抵制社会上不健康、奢侈的消费舆论,杜绝非道德、反道德或违法犯罪的“灰色”“黄色”“黑色”消费行为。

3.大学生个人应加强道德意识修养。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丰富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特征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身上显现,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目前仍处于初级建设时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尚未达到能够超前消费的程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人生观是非常紧迫的事业。

上一篇: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 下一篇:浅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