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民工化”现象原因浅析

时间:2022-04-18 03:49:15

“大学生农民工化”现象原因浅析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农民工自身角度、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现状、高校方面、社会相关其他各方面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农民工”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 就业 原因

“大学生农民工”,主要是指那些出身农村、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毕业后又由于种种原因做起了诸如保安员、保洁工、快递员、卖串串香的小贩、建筑工地绿化员、街头兜售手机的游商、做凉皮和刨冰的店员、汽车贴膜小工、胡辣汤小摊摊主等打着深刻“农民工”烙印的职业、领着和农民工相差无几的工资、(甚至还不如农民工工资高)在城乡之间漂泊、背负着巨大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国的“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权威数据。但从我们课题组-大学生农民工现状初探-一以山东为例课题组2011年11-12月期间对济南、泰安、青岛做的的调查来看,无疑是印证了这一点。调查显示,“大学生农民工”这个群体占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大概20%左右(当然,数字城市之间有差异),而在去年这个数字还不到16%而前些年这个数字更低。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农民工” 的庞大数量相比,在社会关注度上,“大学生农民工”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而有关“大学生农民工”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也都寥寥无几。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尽管“大学生农民工”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大学生农民工”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重视。他们堪忧的生存状况、工作状况、巨大的心理压力都应引起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我们应该首先努力探讨、研究 “大学生农民工”现象形成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1.大学生农民工自身因素不容忽视

1.1大学生农民工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化的要原因。由于近些年来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源的质量以及培养水平都有所下降,培养出了一部分“真文凭、假能力”的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就发现,这个群体比较普遍的存在几个方面的缺陷:1 专业知识欠缺,没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我们的采访中,大概有75%的大学生农民工对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不解。

1.2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在我们的调查中,大约有高达85%(尤其是)的农民工大学生在应聘时,对企业所考察的自己在所学专业领域内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本不达标,因而被淘汰,而他们也普遍的谈到自己在校时,学习方式主要是理论学习,而结合专业的动手实践课太少,甚至大多是走形式。

1.3就业观念不正确。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错误的思想依然相当严重,这种思想也对我们的大学生农民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考上大学那天起,我们的大学生就背负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或者说戴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他们往往疏忽自己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及对现实环境的实际了解等不利因素,只主观的认为自己做为大学生就应该留在大城市、拥有一份高薪高职的工作,甚至认为好不容易从农村来到城市,如果再回到农村那是一种倒退,是自己无能,很丢人。这也使得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日益普遍化。在调查中我们就发现,仅就青岛、济南的远郊相对于泰安来说,就蚁居着更多的大学生农民工。无疑印证了这一点。另外,有些数据也能够说明这一点。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 0.023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而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的达45%—65%。(2003年底统计)。

1.4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残酷的现实中,遭遇着就业不公,处境艰难,我们的大学生农民工虽然普遍的有雄心、有抱负,但是大多都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往往表现为我们的大学生农民工起初就业目标定的非常高,甚至严重脱离了自身实际,而一旦找工作碰壁,就心灰意冷,最后甚至自暴自弃。这不仅是大学生农民工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2.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外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从城市还是到农村,它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善又能够随着市场相应变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然而,我国的目前职业教育还远远的不够,农村地区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大都依然沿袭着旧的早应被淘汰的模式。即使有些动手、实践类的课程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学校只看到学生的升学率。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然而,在目前就业背景下,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可动员的资源上与城市生源相比缺少了很多。同时,我们的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村大学生的就业上,也没有给予相应的、相适的更多的政策支持或者机会倾斜。这种种的不公平加上当前我国高校的偏重学术型远离市场的培养模式,使得农村大学生想在城市立住脚很难,而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3.高校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1高校近些年的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 我国高校从98年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历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呈现猛烈增长之势。同时,城市化、城镇化、改革开放等种种因素使我国当前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这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国内的劳动力市场。数量如此巨大的就业人员同时涌向一个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就业市场,这势必会加剧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3.2专业设置不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农民工”现象的产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以济南为例 1997年6月至2011年6月新出现了大约160个职业岗位,淘汰了大约50个旧的职业,然而,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一些岗位(主要是新兴岗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填充,另外一方面是咱们的部分大学生找不到与他们专业、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沦落”为“大学生农民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周期是四年,而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则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因此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这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农民工”群体出现的原因之一。在我们课题组的调查中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学生农民工”群体中很多人就是因为专业陈旧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而最后很无奈的做起了农民工。

3.3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发现,即使那些社会所需要的热门专业,在高校课堂上学习的那些理论知识体系沉旧、与相应的社会实践相距较远。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的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就远远的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更别说学生的了。尽管很多“大学生农民工”手里拥有一大把证书,但在应聘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那点知识早就已经过时了,和其他应聘者相比,自己的专业优势、学历优势统统都没有,在很多方面的表现甚至还不如其他非大学生应聘者。

3.4对大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就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虽然就业指导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和关注,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形式单一,内容狭窄,缺乏对他们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缺乏针对性、专业性也不够。这种状况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和作用,也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要求。而农村来的大学生和城里的大学生社会经验更是相对不足,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深入,从就业准备到职业选择存有更多困惑和不解,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因而就显得至关重要。

4.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4.1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的就业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08年底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这势必也要影响到中国的国内就业市场。主要表现为: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例如,2008年第四季度的用人需求同比就下降了9.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五百强企业高校招聘会岗位减少4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来就已经压力重重的大学毕业生们,就业更是雪上加霜,“一毕业就失业”正成为他们面临的困境。

4.2我国的产业结构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偏激的说,“中国的产业结构注定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在新形态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把整个产业链一切为二,差的那部分——纯制造,放在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了世界上制造大国,加工中心。这些企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些基础的岗位普通的农民工就完全可以胜任,甚至他们做起来比大学生更得心应手。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用人单位当然更愿意雇佣普通的农民工的,而我们很多的农村大学生在求职碰壁后,最后很无奈的接受了老板开出的甚至比普通农民工还要低的这分工作。另外,中小企业人才理念、管理理念落后。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是西方发达国家20年代的水平。中小企业中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才招聘上表现为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没有一个人力资源发展的长期规划。在我国现阶段有一种现象,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制约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加剧了大学生农民工现象。

4.3社会就业环境的相对不公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客观上说,建立一个平等、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是我们党致力做的重大事情之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的就业市场也日趋公平,象公务员凡进必考、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不可否认的是,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那些效益好、福利好、待遇好的企事业单位,这一现象甚至还相当严重,另外,象客观上还存在的户籍、性别甚至外表等种种因素,这无疑对那些没有这方面“资源”的大学毕业生是不公平的。调查中我们就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农民工们也普遍的提到了,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甚至客观条件还不如自己的城里同学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找到了工作,甚至很好的工作。

4.4当前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途径。由于中介市场良莠不齐、规则不统一,使得二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都较高,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其结果是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另外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

总之,大学生农民工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就需要学生本人、学校、用人单位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理顺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1RKGB3054)。

参考文献:

[1]陈旭峰 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2]郑风田 “大学生农民工”有出路吗 理论纵横 2010年第9卷第12期

[3]刘健 茆琛 林嵬 李亚彪大学生民工调查:论知识是大学生 身份是农民 《半月谈》2011年第2期

[4] 李涛 戴丽铢 聚焦“大学生农民工”敢问路在何方《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年11期

作者简介:

戎会芹(1972.4-),女,山东禹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