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情绪现状分析

时间:2022-04-18 01:27:34

中学生学习情绪现状分析

摘 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50-0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特点

1、中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展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进一步发展起来。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更趋完备。

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占百分之十。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它影响广泛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容易导致心理患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使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强、自理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纹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比如说,此时对某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的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的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于是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弱者则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们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而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2、中学生的情绪在实践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发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好,则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欢乐愉快,或安乐宁静,或一语低沉,高兴的情绪会元虚成良好的心境,苦恼的心境也会延续成闷闷不乐的心境,而这种不良心境的元虚不仅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内容日趋复杂,但其高级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简单性。中学生的情绪有时十分的强烈,有时又温和细腻;有时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有时又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有时袒露率直,有时又纹饰内隐甚至封闭内心情绪,这就是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中学生学习情绪障碍辅导策略

1、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教师可从改变认知结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经历,寻找自身优点;引导学生展望美好前景,设想自己走出心理阴影,重新热爱学习的情景。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分析设想中,重建其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兴奋起来,让这种积极心态逐渐形成、巩固,从而重新建立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认知结构系统。通过几次这样的辅导,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就可以慢慢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2、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知识情绪体验。常用的方法是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到适度启发,即在学生解题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并引导其走向成功,带给他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强化。

3、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与学习困难的孩子交流时,往往带有敌意。如与孩子说话时,语气经常带有否定的意味。这种训斥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了亲子关系,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恐惧,加重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担心和焦虑的情绪。为此,对这类孩子,家长应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孩子战胜学习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

上一篇:班中班模式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下一篇:怎样做好一名小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