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批改多用“T”

时间:2022-04-18 12:04:43

作业批改多用“T”

近日,在网上看到苏州一所学校的老师在新学期批改作业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学生做错题时,不是打上红红的“×”,而是改用了绿色的“T”,学生可以在“T”旁边获得一次改正的机会。老师介绍,这绿色的“T”代表的是Think(想一想)和Tips(小提示)。学校的做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可是,在下面的网络跟帖中,既有对这种做法持肯定态度的,也有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最后还是成绩说了算,而且后一种说法得到的赞还很多。看来,这种做法在网友眼中优势并不特别明显,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一定要大加鼓励,积极推广,否定这种做法的认识并不可取,因为:

首先,从学生评价模式的突破来说。长久以来,我们评价学生正误的方法就是一成不变地打“√”或“×”,而且根据前后两个符号在一次作业上的多少对比来作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判定。当然,如果后一个符号多过老师的预期,那迎接学生的是轻则重做,重则挨批、请家长。这样的评价,几十年如一日,大家也已习以为常。而我们忽略掉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引导学生思考和自我修正。一个“T”,表现的不单是一种评价方式的改变,也是一种评价思维的改变,这为我们突破学生作业评价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次,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学生的发展真的如网友所说是成绩说了算吗?这当然是不对的。要知道,今天我们面对的小学生,等他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是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那个时候对于每个人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应该有更加高的要求和期盼。今天的教育影响和决定着那时的社会发展。解放学生的思维,在评价方面用学生欢迎的方式进行引领,这不单是一个小小的“T”的改变,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富有深度的思考。同样,免做作业卡、体验作业单、分层作业、生活作业,都是很多老师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一些改变,它们和绿色的“T”一样,都在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做准备,为学生个性的成长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撑。

再次,从学生心理认同感来说。红与绿本就是两种鲜明对比的颜色。红色代表紧张、压抑、刺激,而绿色代表平和、希望和疏缓。“×”呢,被学生形象地称为“飞机”,作业本上停满了被打败的“飞机”,这本身就是向学生暗示“失败”和“挫折”;而“T”呢,正如老师所介绍的,代表着Think(想一想)和Tips(小提示),这是给学生鼓励和提醒,是让学生在安全和放松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思维的开发、头脑的训练,而且是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之下。两相对照,学生对绿色的“T”只会觉得亲切,只会更加觉得学习有趣味――因为学习的过程充满未知的成功体验。一个改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保护。

最后,从老师自我角色定位来说。新课改以来,尽管“师道尊严”已经被很多老师从口头上抛弃,但在内心,仍然并没有真正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观念。一个大而鲜红的“×”,不正是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地位的体现吗?这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影响着师生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认同,也间接造成了教育效率的低下。改变这种现状,依靠的不是任务布置,也不是命令,而是真切的行动。试想,当老师用“想一想”和“小提示”代替武断的“×”时,学生对老师的认识以及认同都发生了悄然变化。而老师,也由学生的裁判变成了学生的伙伴,由旁观者变为主动建议者,老师的角色也得到真正的落实。

为这样的“T”叫好。而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还可以做一些突围和创新。

上一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中的议论语句 下一篇:别让委屈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