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热”的大众点评

时间:2022-04-18 06:45:04

“慢热”的大众点评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有一句台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同样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颠扑不破的真理,凡事总有例外,大众点评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把握“激进时代”

说大众点评慢,好像也不尽然。2009年,在国内的IOS开发者还是凤毛麟角的时候,大众点评就已经在IOS和安卓平台上同时开发出了他们的手机客户端。那年,新浪微博还只是WEB上的一个测试版,微信还没诞生。

“大众点评提供的内容是吃喝玩乐,这些服务都是要走出去才能享受,当具备定位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很多原本存在于电脑上的应用,一下子拥有了更多的想象。”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对自己“最激进”的决定津津乐道。

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利用坐公交和地铁的碎片时间,可以快速搜寻到身边或者目的地附近五百米或一千米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给大众点评带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

从数据上也可以证实这点。2010年,大众点评手机客户端只有100万的用户,到2011年达到2000万,而截至2012年底,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5400万,同比2011年底增幅超过170%。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四季度,大众点评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及移动设备)超过14亿,其中来自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超过60%。

冷静面对“团购”

同样在2009年,大众点评正发力手机客户端的时候,另一种商业模式也开始萌芽――团购。

张涛透露,早在团购始祖Groupon刚出来时就已经开始关注这家公司,直觉告诉他,团购的商业模式跟大众点评的契合度很高。“回过头来看,团购业务似乎是大众点评网商业模式的一种必然延伸,相比其他从头开始的团购网站,我们已经具备做Groupon模式的充足土壤,如现有的几千万用户资源和几百万的商户资源。”张涛表示。

相比其他国内团购网站的快速跟进、遍地开花,大众点评心动却迟迟没有行动。在张涛看来,那个时候公司资源有限,团购固然是个好的模式,但大众点评网判断快速切入手机的优先级更高。“这是因为移动平台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平台,它可以将我们原有业务进行再整合、发挥,而团购业务则更类似一种工具和业务模式,而同时做两大战略会造成对单一战略的弱化。”

尽管在团购领域进入速度慢于对手3个月,但是凭借对手机客户端的专注,大众点评网借着智能机的普及悄然形成了令对手难以超越的门槛:不断增长的手机用户,持续增加的签到信息,由此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点评信息都在加持着大众点评网在商户端和用户端的影响力,那些费尽心机寻找商户资源和想办法倒来用户流量的团购网站对于大众点评网海量的数据便只有羡慕的份了。

同时,得益于这份难得的冷静和沉淀,大众点评也成功避开了“千团大战”的无序竞争,没有盲目烧钱保存了实力。

实力在于“积累”

虽然两大新业务在盈利和潜力方面均已全面超越了PC时代的大众点评网,“但大众点评最具价值的东西,仍然是我们之前用十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用户、积累起来的点评、积累起来的数据库,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公司的核心优势,张涛没有迷失于表象。

2008年,张涛发现其耕耘多年的本地生活领域开始出现技术和资金都看起来很强大的竞争对手。原百度CTO刘建国创立的爱帮网,借助其“垂直搜索技术”,大众点评网上的一些点评被直接复制到了爱帮网的平台上。与此同时,雅虎旗下的口碑网也开始涉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依靠着巨大的资金和雅虎的流量优势,业内一度认为面对资源雄厚的口碑网大众点评可能在劫难逃。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大众点评网开始让觊觎本地生活领域的后来者们感受到了其多年营造社区的力量:从资金、流量到员工规模来看,大众点评网都不是巨头的对手,但是其多年积累所营造的点评的氛围以及由此在商户中形成的口碑做起来却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计,互联网领域更能够轻松赚钱的事情有很多,建社区、营造氛围这种付出多见效慢的力气活,巨头们不会去做也不愿去做。

比营造一个良好社区氛围更加让后来者望而却步的则是大众点评过去5年在20多个城市一点一滴积累起的线下商户口碑,直到那时张涛才发现,之前5年面向本地商户的艰苦的口碑和品牌积累并没白费,本地商家在无数次与之合作后建立起的对大众点评品牌的信任在巨头入侵时竟然成为那些互联网巨头们最难以跨越的天堑。

“沉淀”为了成长

互联网企业大多崇尚闪电般的崛起,但大众点评网的确是一个“慢”公司,这种慢不仅是一种态度,在张涛看来,大众点评网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迅速腾飞。“O2O由于和传统行业相接轨,所以步伐和节奏和传统行业更接近,所以,不能指望它是2年、3年、5年能做出来,真的做成一件事情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不久前的2013年O2O行业发展讲话中,张涛又一次提到了大众点评的“慢”文化。

自始至终,大众点评做的都是一个本地化的生意,本地化即意味着只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慢慢做,在上海做得再好到了成都也要重新开始。从建立社区,引导氛围再到让社区用户持续产生内容以及通过机制保证点评的公正性,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好的。

同时,本地消费市场能有多大是和线下商业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商业环境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2013年的中国比2003年有着更多的商户开始有了迫切的营销需求,这也是大众点评到了这两年开始崛起的原因之一。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移动应用为主要业态的企业发展速度更加快速,大众点评的步伐依旧不温不火,也正是这种踏实推进的滚雪球方式,才成就了今天的大众点评。

上一篇:核电站风阀介绍及安装质量控制 下一篇:内燃机车节能减排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