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规制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18 01:37:23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规制问题分析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这种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市场失灵情况的出现要求政府进行各项规制,以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政府规制;市场失灵;内源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28-02

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困扰其融资的首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经过国企改革之后,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组成,数量庞大,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融资环境一直不太理想,虽然政府通过各项措施,例如:采用了“贷款平台”、“担保平台”、“信用促进会”相结合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风险依然存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通过各项规制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政府规制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

政府规制,指政府运用法律、规章、制度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加以控制和限制,它是为了适应相互依赖的现代社会,以实现合作并保障合作顺利进行的制度规则总和,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和谐盛行的环境下,政府规制是没有必要的。

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原因的存在,通过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为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在金融制度中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失效和信贷市场的失效。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市场失灵首先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失效,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满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一般有两种渠道,即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这样,就存在资金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另外,中小企业融资中还存在着信贷市场的失效问题。当存在不完全信息市场的信贷配给时,则会发生需求过剩和供给不足。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较差,在抵押条件上的先天不足,此时的金融机构通常会更多地选择向大的企业贷款。即使向中小企业贷款,也会选择增加利息或担保费用的方式,而由此中小企业融资特别困难或资金成本过高,最终结果可能是扭曲融资市场的供求平衡,甚至是导致市场的消亡。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解决市场失灵。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有效的分摊融资交易成本。

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由于受政府规制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源融资比例过小。内源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有着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因而,忽视内源融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在国外,就中小企业而言,内源融资占有绝对的比例,除日本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其融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英国、美国达到8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在我国,内源融资的比例过小,只有企业融资金额的1/3左右。

(2)直接融资困难重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困难重重。股权融资方面,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表现为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高门槛。另外,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也使协议受让非流通股份控股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份控股上市公司、或者借壳上市等方式难以与其结缘。就债券融资而言,我国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模式,在政府的直接、间接严格管制下,中小企业很难进行直接融资,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间接融资门槛高。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事实上,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数量很少,且取得贷款成本高、难度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年底全国贷款规模为26169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约为17000亿元,仅占6.5%,贷款比例与GDP贡献不成比例;我国银行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门槛很高,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拒贷比例达到56.1%,导致资金需求旺盛、投资意愿强的中小企业面临间接融资不畅的问题。

3 信息不对称下政府规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规制部门在其中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部门在规制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中小企业、银行与政府规制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由于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政府在规制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制定执行政策时,透明度不高,中小企业、银行参与度低,规制政策通常只是政府规制制定部门单方面意见的反映。到目前为止,政府规制与中小企业、银行之间依然没有建立起正常的信息交流渠道,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直接影响了政府规制政策的科学性,制约着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

(2)规制部门的信息严重不足。首先,在公共部门里不存在指导资源配置的价格,没有传递市场信息的渠道,政府决策者必然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难以准确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需求。其次,中小企业也不会把它所知道的真实信息告知政府,甚至还可能提供虚假信息。政企之间的博弈加重了政府的信息不完全性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3)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政府规制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规制制度建设滞后,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独立完备受制约的规制机构。这样,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和监督,在规制过程中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现象严重,规制部门的职能越位、错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

4 政府规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措施

在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看来,因为存在着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反论,政府承担的是公共利益维护者的角色,只要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政府规制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在对中小企业融资规制中,政府运用法律制度和税收等手段保持市场的自由竞争,防止垄断的发生。同时,政府规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政府的规制。

(1)完善中小企业立法体系。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法律规制是散见于城乡集体、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立法中,并没有专门确定中小企业制度的基本法。政府规制的目的在于使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处于可预期状态,以达到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因此我国政府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界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同时对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公平竞争环境、政府扶持的范围等进行有效规范,形成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总体上我国的担保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作为信用的价值化的担保自然就没有了根基。同时信用担保机构具有官办性质,有些甚至是从以往的财政机构直接翻牌为担保机构的。作为融资服务体系强调的是政府的服务功能而不是融资功能,完全由市场主体出资的担保机构和完全由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都不是最优选择。可以考虑成立由政府中介机构和有这方面意愿的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建立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各路资金,形成担保业有序竞争格局。因此,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政支持甚为关键。

(3)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质量。现阶段,许多国家正努力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并成立专门的咨询辅导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商业筹划、企业管理和投资咨询等提供服务。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设,采取政府为主、多元募集的方式筹集担保资金,通过提高担保效率,降低反担保要求和担保费用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良服务。

(4)规范非正式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有多层级的,资本市场的层级结构是根据市场上借款人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来划分,这种层级结构是资本市场用来识别和分散不同融资风险的装置。资本市场需要解决来自借款申请人个人信息和经营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非正式金融制度下,民间借贷主要依据社会关系网络所提供的人格化信息来评估资金安全程度。因此,国家应通过制度化建设,使民间金融真正成为市场化、商业化的资本市场层级之一,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门金融机构,政府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良好的竞争环境,促使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维护自身的商业信誉。

参考文献:

[1]程剑明,孙晓岭,等.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丽霞,徐海俊,孟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4]王宣喻,储小平.资本市场的层级结构与信息不对称下的私营企业融资决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2(4).

[作者简介]郭丽华(1985―),女,汉,河南新乡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赵光洲(1954―),男,汉,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上一篇: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探讨 下一篇: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