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2-04-17 08:36:38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使人的个体社会化,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其关键就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已成为今后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个性化教育的涵义

个性是一个人有区别于其他人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独特性的体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我国最早的个性化教育的思想雏形。现代的个性化教育的思想理论,就是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承认受教育者个性的差异性,依据受教育者不同的兴趣特点、性格爱好、智力能力结构以及心理倾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受教育者个体得到全面和充分发展。因此,个性化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者充分兼顾了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其自身存在的潜能和社会价值,使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和智力能力得到充分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个性化教育的综合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相关教育要素:如何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有以下教育因素支撑。

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标准。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教育要从脱离生活的设想状态中回归社会生活本身:一是使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联系。掩藏个性、蔑视个体差异只能导致文化教育与生活的分裂,进而导致人格的分裂;二是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的教师之间内部联合,反对传统的单线学科分裂、不合理竞争,倡导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评价标准的转变。各个行业都需要各类人才,安于本职、乐于本职并精于本职就是此种人才,社会就应予以承认其独特的、个性化的价值,那么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势必更加动态、更多的维度和方法来评价学生。

优化课程体系。优化个性化教育课程体系:一要建立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干多维度的课程结构,优化学科课程,对各学科课程进行梳理,对于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归并,陈旧的内容要扬弃。二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学以致用。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既要提示知识结构本身,更要注意知识的产生过程及其应用。三要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增加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选修课。顺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克服学科的封闭性,降低学科难度,增大学科之间的全面综合,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

改进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改期课堂教学,逐步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探索最优化的个性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价值取向,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激活思维。二要激发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的需要,运用问题教学、体验学习挫折演示教学、发展问题与探究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三要营造民主氛围。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合作者,应实施民主教学,给学生留有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个性化教师。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呼唤着一支素质优良、个性鲜明的师资队伍承担个性化教育全面实施的重任。个性化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一要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念。明确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作为人道主义事业的教育,理所应当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关注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破除旧的教育思想,树立科学教育思想。二要发挥教学个性。教学个性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另一个教师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特色,一种风格,是教师人格的外化。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个性。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凭借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参悟,寻求最佳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和创造适应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教学模式。

建设特色学校。日本的教改报告界定“个性”为“个人的个性,同时还意味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国家的文化和时代的特征。”学校的个性体现为学校的特色化。学校通过整体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独特办学宗旨。英国伊顿公学以其”培养上流社会精英”的办学思想著名;独特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既符合本校特色,又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思想相一致。如美国中学在教学管理上都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几乎占全部课程的5O%左右,而且必修课也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学生的流动性较大,接触面较广,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既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鼓励他们敢想、敢做、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发扬个性;要树立开放、平等、宽容、自由的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人才。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企业集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对高等教育进行产业运作的伦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