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22-03-28 02:56:02

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在人事领域的一大进步和贡献。它突破了传统狭隘的“人事”管理范畴,把能动的个人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对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和维护,推动组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人才视为最有价值的资源,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以人为本。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维护和使用,对于缓解图书馆人才危机、提高人员素质、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场以人力资源为主调的人事革命已经到来。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潜能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的主题性作用认识不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的特征、功能和影响缺乏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对人力资源的主体性作用认识不足,使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落后状态,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挖掘管理滞后,抑制了馆员的主动性。以前高校图书馆受人事管理的制约,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激励机制上的不完善,不能使那些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虽然也在制度上确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原则,但缺乏可操作性。在薪酬待遇上存在平均主义,不能真正体现人才的自我价值。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以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是象征性地投一点经费用于馆员的再教育、再培训,使馆员的学习与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长久发展。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图书馆及其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发展图书馆事业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人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应包括读者用户和图书馆员。在对待“读者第一,还是图书馆员第一”这一问题上,应坚持两者并重,这是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

注重研究图书馆的行为,了解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图书馆员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将它们推向一个新高度,使他们在工作中做到人人尽职尽责,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允许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管理和决策提出建议和批评,给予馆员适当的与工作相称的决策权,馆员就会有参与热情,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质量,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者及其所制定的规则制度必须充分顾及馆员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设法改善馆员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值班时间等。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想和策略

选人机制。要树立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观念。在学历、知识、年龄、业务等方面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努力改善图书馆队伍的知识结构,优化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育人机制。根据图书馆业务改革的需求,建立正常的馆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图书馆要实施对馆员逐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使馆员具有不断自我提高的机会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在图书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有许多新的、实质性的基础工作需要实施,这就创造了一个就地培养人才的好机会。在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管理与开发,馆员可以与网络专家和技术人员一道,采取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方法,逐步熟悉开发和管理应用的全过程。

用人机制。推行全员竞争上岗,明确岗位的种类、名称、工作内容、职责、考核标准以及岗位职级、职数。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结合岗位的设置与调整,实施优化组合和人员合理流动制,通过双向选择应聘上岗,形成人尽其才的竞争机制。保证每个馆员公平竞争的权力,馆领导有真正的人事聘用权和奖惩权,可以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

图书馆具备多种人才,只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组合,将人才放在最适合的岗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良好效应;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人个性的环境氛围。所以,在人才管理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力资源的价值,突出人的能动性。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进而实现图书馆有效管理的目标。

作者单位 洛阳大学

上一篇: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的影响及修配技巧 下一篇:调整大学生心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