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时间:2022-04-17 07:56:31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及知识结构,在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文化适应冲突;培养策略

放眼全球,积极开展全球伦理、生态环境、国际理解、和平发展等主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跨文化教育的发展越是蓬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就越要加大。将跨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教育。

一、中外合作办学下跨文化教育必要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是整个国家和谐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际化人才,不光要非常熟悉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还要不断学习世界文化知识,尊重他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风俗和,无狭隘的民族观,培养国际化意识,遵守国际规范,增强国际理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也不断扩展,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这些现实都要求国家文化体系、育体系应该具有更大的开放程度,更好地与各国加强教育交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教育者既要保证不丢失自身的文化瑰宝,又要加强传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局意识,在高等教育中加强本土化文化学习的同时,紧跟国际步伐。中外合作办学的应运而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本土文化要依靠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进行跨文化教育,方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世界的发展协调一致。

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文化适应冲突

大学生在接受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适应是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者经常遇到的教育困境。比如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与西方文化的强调本我、战胜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冲突,并一一剖析。目前而言,中外合作办学中所呈现的文化适应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意识形态差异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基础上。国内教育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集体主义。无论课堂内外,我们都倡导大学生将国与家相融合,个人价值的实现依附于国家的繁荣发展。而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自由、民主,倡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强调个人价值,实现自我利益。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势必会对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生活带来冲突和差异。

(二)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内教育者习惯注重知识的讲授,打牢基础,讲解细致,并依靠教材辅助学生熟悉重点,在应试考试中有很大优势;而国外教育者或者来华的外教专家,习惯在授课中以启发式方法教授内容,不依附于传统教材,思维发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诸多大一新生认为外教的教授方式太跳跃。此外,在教育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中方办学遵循校规校纪,设立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全方位督促学生学业、上课考勤、住宿、安全、卫生等各方面;而国外院校的管理较为自由,完全靠学生本身的自制能力和规划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差异

中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较成熟的参照体系,主要看个体在集体中的表现;而西方教育的评价机制中,自我评价占据重要位置,较多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对人情和社会关系的评价弱化较大。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跨文化教育培养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宗旨是要培育国际化人才,自然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但是不能毫无规律,肆意定制内容,在讲究形式多样的同时,理论体系化、系统化也是必需的。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的同时,我们要汲取国外先进教育经验,也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一)以网络教育为新平台,为国际化人才学习世界文化知识创造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对国际化人才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教育的冲击与挑战。在积极运用微博、微信、BBS、贴吧、QQ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内容,营造和谐、文明、清新、活泼的网络氛围,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与教育,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大力度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合理安排学生登录校园网站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发挥其渗透力强的优势,把握好舆论导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为其提供学习国际化知识的平台。其次,高校应当合理优化资源。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汲取各方力量,为推进国际化人才建设而努力。

(二)加强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基础培养,树立家国意识

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对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缺少理解。因此,在跨文化教育中,要始K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原则不变,加大传统文化学习力度,并加强现代国防教育,防止学生出现过度西化的情况。跨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国际关系有较深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和国防教育知识,可以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还要注重对办学方文化的了解,减少价值观摩擦。在学生接触国外文化环境的同时,有系统地进行交叉式文化培养,可以有效缓解差异带来的不适应,并且引导学生多元化看待处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性视角,加强生态教育,树立崭新生态和生存发展观

无论是何种高等教育方式,都要放眼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全球热点问题。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以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为依据,塑造生态文明与精神的教育。将其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解决全世界范围内的生存危机,是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在跨文化教育中引入生态教育,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助于深化教育效果,又能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四、中外合作办学下,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探索

(一)用全球化视野定位人才国际化目标

我们要用全球化视野来定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运用开放多样的教育方式全面推进跨文化教育。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按计划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要围绕学科建设,高标准吸纳海外人才,高起点谋求国际实质合作,高水平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协作创新,从而提升学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围绕人才培养,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方式,加强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要围绕制度建设,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加快管理制度创新,加快管理组织体系创新,从而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建立双方学校的无阻碍沟通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为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应建立中外办学双方的无障碍交流平台。建立重大决策领导小组,尽力缩减教学培养方案的差异,实时统一学生课程进度。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内外教育人才,促进双方教师的交流学习。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改善高校教育结构,带来新鲜空气,给僵化的教学方式注入活力,并能很大程度上弱化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师资队伍形成竞争意识,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提供动力。在拓展教育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国际化人才本身要具有跨文化教育的背景,要对中外文化兼容并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新观念、知识。国际化人才对世界经济和文化前沿知识要深刻理解和洞察,在专业领域做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并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沟通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一般为“2+2”或者“3+1”等国内国外双方学校培育模式。为保证学生在国外示范作用的延伸,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设立国外学生骨干组,通过以强带弱,迅速带领国内学生实时了解国外学习状况。

(四)立足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国际化配置管理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要求教育者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与管理,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发展进步。高校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教育部门的帮助,与兄弟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国家应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增加高校学生公派出国的数量,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给予留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大留学生回国奉献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资源配置与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完善的人才国际化配套政策等。

【参考文献】

[1]⒋.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探索[D].太原:中北大学,2010.

[2]毛毳.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01):145-146.

[3]王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研究述评[J].创新,2012,6(04):5-20,126.

[4]彭小蓉.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