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传感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4-17 07:46:46

基于新课标的《传感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课程改革的大前提是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及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及具有个性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也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传感器技术》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为主,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这门重要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对《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Abstract: Curriculum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spirit of student-oriented, cultivating students willing to learn,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sense of commitment, innovatio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helping each student achieve the full development and has a personality, so programs reform has become the core of education reform. As a required course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sensor technology" has long given priority to the traditional "spoon-feeding" method, which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to learn, so the "sensor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is significant!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 课程改革; 模式

Key words: sensor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mode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65-02

0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要求学生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注重学科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改革,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教学由于教学环境和方式上的局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致使课程显得苦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一些理论性、数学逻辑性过高的知识进行简化处理,突出一些应用实例、前景。例如在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只要通过简单的图形及电容器的定义公式推倒,得到电容量的变化与两极板极距的变化、两极板所覆盖的面积变化、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变化成线性关系时,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而如果我们用过多的数学推导来得出其工作原理时学生也早已失去了细心和兴趣,在这基础上讲解传感器技术应用实列及其他前景知识会使课堂氛围比以前更加活跃,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增加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故障诊断性实验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增加现代的实验技术题目,特别是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传感器技术。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实验题目的共同特点是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在实验设计上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未知领域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发掘潜能和发挥创造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综合化、现代化。

2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教学手段只是课本、教师、粉笔、黑板以及一些相关实验,而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过多地体现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1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作为教学载体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大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所以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产环境,学生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去理解传感器的应用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弥补由于客观条件不能满足而引起的不可实现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与工业生产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播放传感器在生产、生活应用的录像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教案、习题、实验等教学内容制成网络版,从而建立一套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2 以启发创新模式作为教学手段启发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要生动、主动地给予学生比较完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从而启发之;要按照知识创新的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去尝试创新、感受创新、从而理解创新。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发散性思维、批评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课堂自然形成了教师讲授多,知识传授多,而学生参与少,能力培养少的现状。这种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自己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学生进行互动,将简单的课程教学变为师生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种枯燥科目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和传感器有关的知识制作实物。

2.3 以生产实践作为必要教学环节强化实践环节,将传感器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验、毕业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室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用模拟机自己组合系统,分析其性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工矿企业,为企业作一些技术改造或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方案。所以生产实践教学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动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具,在推行这种教学的同时,还要深入探索提高它的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学。

3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

考试的目的主要有两条,一是为了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二是为了推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应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考核的方式上,要从传统的“终结性”的纯理论考试为主,改为以平时的实验、实训技能操作,并穿插如“现代传感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为题材,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为目的命题式开卷考试、以及口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过程考核”形式。从考核内容上,要从传统的以“死记硬背”为主,改为重点考核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实际操作以及职业素质需求等方面,例如,在考试内容上可以加入学生的课程设计,如果学生完成了课程设计,则可以在课程考试的分数中单独占15-20分;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则需要整个100分的试卷。这样,可以激发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去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当然考核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进一步探索和扩展。

4结论

迅猛发展的传感器技术也给《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不断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解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温守东.关于加强高校主动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7).

上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下一篇:教学团队建设有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