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

时间:2022-04-17 06:38:10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能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和自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四、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

心理学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用书面言语。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能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2.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理智感。

3.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学生能认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六、增强学生的其他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可以发展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可以发展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可以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根据自己的特长、潜能、兴趣、爱好等选取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精神。

上一篇:诵读:学语文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中国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