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训练 优化数学教学

时间:2022-04-17 04:41:19

加强思维训练 优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181-01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科学。各种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往往原型概念是所学新概念的基础或自然延伸,所学新概念又是后学概念的铺垫。如果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新知识时,要选准与新知识密切联系的原型知识,使学生知道每一新知识都是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从而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是优化数学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 思维 训练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数学课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材是思维的内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概括思维、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原型启发,启动思维

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原型知识入手,从学生思维水平出发,去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科学。各种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往往原型概念是所学新概念的基础或自然延伸,所学新概念又是后学概念的铺垫。如果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新知识时,要选准与新知识密切联系的原型知识,使学生知道每一新知识都是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从而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通过原型启发,启动思维,一可以巩固提高所学知识,二可以沟通网络系统中相关的知识点与点的联系,为将要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做好准备。

二、确定目标,激发思维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唤起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兴趣是求知的前提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究竟采用什么形式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激发思维,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激发思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引入法:创设兴趣情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承前引入法:以旧导新,通过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授内容。

3、演练引入法:通过算式的演算,培养学生综合、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4、挑战引路法:创设有问题可想,有矛盾需要解决的情景,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揭示课题。

5、设疑引入法:设置一定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

6、类比引入法:通过数据的类比或图形类比,从而引出新授内容来。

7、讨论引入法:师生通过简短的议论,由教师揭示课题。

8、演示引入法: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后揭示课题。

三、探索新知,发展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活动, 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谓发展思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学生明确题目要求,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展开积极的思维。思维方向确定后,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力求尽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思维的主题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思维不可缺少的油、催化剂。思维训练能否达到要求,要看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展思维的艺术和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一般是有形象思维导抽象思维,尤其想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思维训练方法上,要着眼于直观、形象并富于艺术感染力,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手触摸,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直观形象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师生讨论中抽象概括,形成规律。

四、总结类化,深化思维

课堂总结,是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促使所学新知识纳入知识网络重新组建,在思维系统化、条理化基础上进行类化,深化学生的思维。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小学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有关知识单元,往往是一个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分散编排的,最后才展现了知识块的全貌。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最后全面突破。

五、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学生理解了知识,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并没有完结,还需要引导他们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智能网络结构已经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强化联系,深化记忆形成稳定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深刻化。除设计适量的基本题外,还应该抓住学生思维中最容易出错之处设计练习,以引起讨论,在讨论中发展深化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达到真正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常见的练习题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区分型: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可编拟有关训练让学生弄清圆柱、圆锥之间的关系。

2、对比型:在应用题教学后,可编拟条件不同、问题相同或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的对比题。

3、沟通型:讲完用比例解题方法后,让学生再用倍比法解、方程法解惑归一法解,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4、归纳型:就是把相同的知识归类。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都属于分数的范畴之内。

5、转化型:计算方法的转化,如比可以转化为分数,除法算式;应用题的条件转化。

6、分解型:把两步计算应用题转化为两道连续性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通过上述种种练习,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敏捷、灵活、深刻、批判、想象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是小学数学教材是只要的内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概括思维、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一篇:论新形势下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