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拉长“市场长链”

时间:2022-04-17 04:36:33

中国需要拉长“市场长链”

我国的产业长链已经达到了世界规模,保守估计,去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35%左右的物质产品。但是,我国的市场长链十分短缺,这导致我国物资产品份额巨大,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收益。通俗点说,我国生产了世界35%的产品,却只得到了10%的报酬。

市场长链的短缺,并不意味着我国市场规模小。我国大宗类和特宗类市场达到1万家,除开上证所、深交所等交易所外,还有300家大宗类商品交易所、500家产权类交易所。不过,虽然数量众多,却多为宋朝式的商铺集聚。

打个比方,广州有一个布料市场,其中有3600多家针织品类中介交易商。像这样的布料市场,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附近大概有49家。这意味着,在这一区域内,有近18万家交易中介商。如此庞大的交易商数目,带来的市场利润却甚微——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在全行业内贡献的利润率仅为0.95%。原因就是在这些交易市场中,商户和商户之间客户资源不互通,更像是场外实点交易,谈不上第三方市场意义上的综合性平台市场。

这正映射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资金在实体业不活跃,但在银行业体系内部倒是流动非常好——这并非一个好现象。要解决我国市场长链的缺失问题,必须要从金融业的发展阶段着手,否则,市场长链将永远停留在宋朝式商铺集聚、场外贸易阶段。

首先是发展工商企业信贷金融。商业银行及其关联的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都做工商企业信贷金融,在这个金融阶段,信贷效用是相对受限的。在国内市场上,一个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上市阶段,却由于涉及资产剥离而不能再向银行贷款。这种怪象说明,商业银行动用信用资源的能力非常有限,其杠杆率不会大于10%。如果企业有价值1亿元的土地,能在银行质押贷出7000万,已经很不错了。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应该发展产业链金融。以产业园区发展为例,一家商业银行牵头,和另外几家商业银行一起对产业园区中的多家企业进行授信,即在某一个产业链上的金融机构对商业实体授信。目前,我国的产业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是中介类金融。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就是很好的例子,中介类金融的信用资源是商业银行和银行无可比拟的。

第四阶段是场外市场金融。依然以布料市场为例,在这个市场中,企业市值超过50亿元的很多,但市场内部从未出现第三方平台来经营这样庞大的市场,反而是场外的商户拿走了生意。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定价和流程数据库形成的金融。

在这五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将弥补市场长链的缺失,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市场长链的形成,将促进我国产业长链的优势发挥效用。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能够将资金流更加高效、准确地引导至国民经济发展中,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动力。(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

上一篇: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业年均... 下一篇:从打造一个创新的文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