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黄山 第16期

时间:2022-04-17 12:11:04

保护黄山 第16期

“黄山采风”系列报道(四)

在黄山采风,记者被黄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痴迷的同时,关心更多的是,黄山这一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工作。

黄山,每日数万旅游客进出,垃圾、污水的处理,森林防火,景观原貌的保护,新景点的开发,在人与大自然的矛盾中,要保护脆弱的环境,确实是一道难题。

记者带着一个又一个疑问与陪同的汪恒来副主任在游览观光的同时进行交谈。

为保护好黄山,国务院批准下发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安徽省人大还专门制定颁布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同时,明确规定:每届的省长是黄山规划委员会的主任;黄山市市长是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同时还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内部设立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规划、土地、园林、工商、公安等专门机构,负责黄山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

多年来,国家、省、市及黄山管委会制定了涉及景区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办法共70多件,涵盖了景区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汪恒来副主任说,山上所有基建项目,都严格遵循国家批准的规划,严格履行报批程序,不准动用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即便铺设一根电缆,很快就恢复原貌,也行得先报批,后施工。

依据规划建好基础设施是黄山风景区建设的“铁规”。在景区内,步行蹬道按照组景不造景的原则进行建设:先后新辟了天都新道、白云新道、丹霞蹬道、石笋石工蹬道,在莲花峰、玉屏楼、百步云梯等处修建了步行环道,开辟了白云、西海大峡谷新景区。按规划进行供水、供电、通信建设;建设了提水工程,建成了日处理能力3000吨净化水厂;兴建了35KV白鹅岭变电站和35KV温泉变电站;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山。

最令记者感动的是,在山上行走时,汪恒来经常弯腰随手将游客乱扔的垃圾捡起,甚至把垃圾箱旁的垃圾,也捡回垃圾箱。他的举动让记者感叹,保护黄山要从点滴做起,已成为黄山人的自觉行动。

据了解,在黄山风景区内,还有一支近200人的被称为“黄山美容师”的环卫专业队伍,数年如一日,不辍晨昏,攀崖下壑,捡拾垃圾,将一份依法护山、确保环境卫生的天职化为日常默默的劳作,演绎为无私奉献的乐章。

山道中,记者常常发现一些树桩凳子和藤条护栏。汪恒来副主任说,其实那些只是形状、颜色都酷似原物而完全以水泥为材料的仿真树桩,目的是要让黄山上的每一个点缀都与景色浑然一体,体现最古朴、原生态的美。记者发现,黄山上类似的杰作还有很多,比如用天然石块垒成的垃圾池、仿木制的钢筋扶手等。

黄山景区的保护工作特色鲜明。一是古树名松保护。对古树名松不仅建设立档案,而且专人管护。你看,山道旁无数树木古树名松都挂牌“上岗”。仅被称为国宝的千年名木“迎客松”,就专门配备了三个人全天候守护管理。二是对景区游道旁的古树名木采用竹片围护,对景区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进行会诊,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三是划定吸烟专区,严防森林烟火。四是成功地实现了从柴到煤、从煤到油、从油到气、从气到电的四次能源革命,减少了大气污染。五是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处,全面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六是在全山实行净菜上山、垃圾下山,并在山下建立了洗涤配送中心,大宗用品全部挑下山清洗处理。七是在旅游区建立环卫专业队伍,保证了景区垃圾日产日清。

为保护好黄山,“我们把严防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病的侵入,当作关系黄山旅游事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现在,一支50多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在随时随地地监测着黄山的一草一木,他们已经保证黄山连续22年无森林大火。面对被称为松木“爱滋病”的松材线虫病,下达了禁止一切松木制品进入景区的市长令,还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并在黄山建设了一条宽4公里、长100公里的环形生物防护带。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景区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56%提高到了83.4%。

此外,黄山景区,实行分阶段封闭轮休、古树名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在,山上山下已连为一体,一种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保护世界上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风尚,在黄山市广为弘扬,已成为全体市民的生存理念和自觉行为。

上一篇:社科院作出最新分层结论超半数人表示认同 下一篇:投资.收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