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全、曾敏丽:人生路上携手同行

时间:2022-04-16 02:09:04

1974年,许宏全和曾敏丽伉俪放内地教师享有的优厚待遇,来到香港,另谋出路。初来香港,语言不通,囊中羞涩,整整三个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内地的亲人还要靠他们供养,更要面对众人的冷嘲热讽……那段日子,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

32年後的今天,一切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们不仅早已在香港扎下根来,事业上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一手创办的港怡企业有限公司,旗下业务涵盖了金银珠宝、包装、彩印等多个板块,业务蒸蒸日上,正迈向集团化、多元化发展的新领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许宏全、曾敏丽伉俪也积极投身社团、回馈社会,分别被推选为香港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

32年的时间,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不过是浪花一朵。也许对於那些碌碌无为、蹉跎岁月的庸者来说,这32年过了和没过也没有什麽太大的区别。但许宏生和曾敏丽伉俪,正是在这32年里抒写了绚丽多彩的人生乐章。

对於许曾伉俪来说,32年是时间发生量变的过程,也是他们人生发生质变的过程。但是有两个方面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那就是他们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熔铸而成的真情,以及早已融入他们思想和行动之中的诚信和实精神。其实又何止是这32年呢?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许宏全、曾敏丽伉俪始终都是这样手而行,步向前,他们用汗水挥洒豪情,用真情投入生命,洒下了一路欢笑, 一路歌声……

进取之歌:移居香港白手起家

曾敏丽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从内地来到香港经商之後的这些年里,经过了离乡背井、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其间,我和先生经历过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诸多方面的转变,但是我们始终脚踏实地、努力进取、以信立世、以诚待人。这种在学生时期就已形成了的价值观,时刻指引着我影响了我身边的人,也是我奋斗能略有所成的基石。”

许宏全先生是福建晋江人,曾敏丽也是自小在晋江长大,其父是菲律宾华侨。中学时,他们俩是同班同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63年,华侨大学挑选侨属学生当学生部,曾敏丽优先被录取了,进入华侨大学化学系学习。许宏全则考取了厦门大学化学系。1968年,许宏全大学毕业後就到农场劳动,一年後开始从事教师工作。曾敏丽毕业後,首先也被分配在晋江军垦农场锻炼,後到宁德一中任教。正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在1971年结为伉俪。

1974年,许宏全和曾敏丽夫妻二人到香港探亲。在此期间,他们决定就此留在香港,寻找新的人生座标。当时适逢香港经济的衰退期,他们来港後整整三个月未找到工作,又要供养内地的亲人,而女儿才一岁多,正处在嗷嗷待哺的年龄,他们夫妻俩心中的彷徨和焦虑可想而知。面对完全不同的社会及经济环境,他们深知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才能维持起码的生活,才能有立足之地。为此,他们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厚着脸皮”当上了路边卖水果的小贩。每天大清早,夫妻俩到批发商处取货後,就开始在路边街市叫卖。由於路边不能摆卖,遇到管理人员来清场时,货物便被充公,钱没赚到还要赔上不少。更难以忍受的是有个别亲友及同乡,不但不体谅或支持他们,反而冷嘲热讽地说:“好好在大陆老师不当,硬要跑到香港来‘站街’,真是不可思议!”

有人说,对於凌驾於命运之上的人,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对於未来之路,没人能够确地判断成功与失败在哪个路口分野,充分相信自己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和种种困难,许宏全和曾敏丽夫妻俩没有退沉沦,反倒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决心。他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实,上天是没有绝人之路的。

就这样,许宏全夫妇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三个月, 1975年春,夫妻俩分别都找到了工作。许宏全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而曾敏丽则经朋友介绍,来到邵氏电影公司从事胶片作工作。这不但让她在大学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能大派用场,同时享有较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可谓一举两得,也总算把家安顿了下来,在香港这个陌生的环境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创业之歌:奋发蹈砺诚信实

每每谈及当年的创业历程,许宏全先生和曾敏丽女士总是感慨万千,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两个词:“诚信”、“实”。正如曾敏丽女士撰写的一篇文章所用的标题:“一步一脚印,诚信是黄金”――以诚信为根本,脚踏实地向前开拓,这正是他们能够抒写人生和事业华章的关键所在。

在邵氏电影公司工作半年後,由於要照顾家庭和孩子,曾敏丽辞去邵氏公司的工作,自己在家从事收音机零件的加工,经营家庭式小作坊。在此之前,为学到技术,她不辞辛苦到工厂当了半个月的学徒。那些日子里,曾敏丽一边打理小作坊的事务,一边照顾小孩。这样一家的生活总算较为安定了,这也是他们生活由打工到创业的转折点。

改革开放初期,许宏全夫妻把家中的作坊搬到广州去,扩大生产收音机的天线线圈,由小作坊变成来料加工的小工厂。工厂由曾敏丽负责,而许宏全则负责去寻找新的贸易机会。这样,他们开始从事贸易。然而这条路也非一帆风顺。为了寻找客户,许宏全经常穿梭於两地,有时一天要跑两趟广州,皮鞋也不知道穿破了多少双!刚开始,由於贸易生意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固定的项目,只要国内有人需要什麽,他们就代为购。初期,既做了尼龙布到广州,又做了人造皮革到四川,还做了电子元件到东北等地。然而,由於当时国内各项制度很不完善,所以在贸易过程中,他们也吃过亏、受过骗,可说是交了不少学费。

在一次他们与客户签好买卖合同後,供应商因当时很多电子元件缺货突然提高价格。虽几经磋商,但供应商始终都不肯把价格降下来。面对亏本的压力,许宏全夫妻俩为了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宁愿自己承担损失,也要按合同办事。

由於电子元件规格繁多,即使是同一型号的产品,都有一定的分别。刚开始由於缺乏经验,有时订错了货,买进来的产品规格不符,客户不能用,货又退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宁肯积压货物,也绝不把货物发出去。虽然这些都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但许宏全夫妻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其中有不少客户更成为了他们日後拓展内地业务的好夥伴。凭着合理的价格、时的交货期及优质的服务,他们渐渐树立了口碑,也为日後公司的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曾敏丽所言:“在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诚为本’是极其重要的。正是靠‘诚’字才能得到客户的‘信’。而客户的信任,可以说是事业成功的一半。”

许宏全来港初期在一间贸易公司打杂时,老何先生是一位新加坡著名的华侨,曾是香港前嘉华银行的董事。许宏全工作勤勤恳恳,为人踏踏实实,给何老及其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来,何老的儿子自立门户,他在许宏全夫妻急需资金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了高达400多万港元的贷款。400万,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何况当时还是八十年代,对於许宏全夫妻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更难得的是,何先生借给他这笔巨额贷款,是没有任何抵押的!众所周知,无论当时的香港还是现在,这麽大的一笔贷款绝对不可能没有抵押就能贷到。那位何先生之所以这麽做,完全是看中许宏全的勤劳与诚信,是对他这个人充分信任使然。也许这件事说起来,有很多人不会相信,但许宏全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了一个道理:诚信胜黄金!

兴业之歌:脚踏实地不断进取

九十年代,香港沉浸於泡沫经济中。许宏全夫妻看到不少朋友大量投资房地产及股票,短期内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起初,面对短期赚快钱的巨大诱惑,他们也想试一试水深水浅。但是没过多久,头脑冷静的他们就从房地产及股票的惊人涨落之中认识到这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投资方式,最恰当的还是把资金投入到实业上。

善於顺应时势的许宏全夫妻决定开创新的事业征程。他们发现,包装是任何产品生产及营销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内地产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对包装材料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可以说,包装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是一门相对平实、稳定的事业。於是他们决定进军包装行业。1992年,许宏全夫妻创办的港怡企业有限公司与福日集团合组了福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他们的定位很明确:不赚快钱、不图暴利,放眼长远,踏踏实实做事业。

自创建之日起,许宏全先生和曾敏丽女士就将“以信立世,以诚待人”的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十多年来,该公司秉承“诚信为本”的企业精神,坚持以科学进步为动力,抓住以技术开发为主旋律,开展了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高质量、高效率、产品造型更新颖、设计更合理、用料更节约为原则,力求为客户提高品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稳稳地扎根於市场。

通过不懈地努力,公司多次获得由全国包装行业、电子工业部包装办公室、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全国包装科技工作会议等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明星企业”、“电子产品包装改进先进单位”及科技成果奖等有关奖励。在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制度分类管理以来,该公司以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经主管部门考评至今一直被纳入一类企业进行管理。多年来,很多外资厂家都和福包纸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如NIKE鞋业、冠捷电子、福日电视机、日清食品、REEBOK运动用品、统一企业、实达电脑等众多知名厂商。

2002年5月,福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由创办时与客户合资改为独资企业,更名为福建福包纸业有限公司。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订单需求,许宏全又再投资一条100万美元的生产线,使福包纸业在同业中继续处於领先地位。

虽然进入包装行业之後,事业蒸蒸日上,但许宏全伉俪从不固步自封,而是始终在以超前的眼光、过人的胆识谋求更大发展空间。除了包装之外,他们又果断进军金业、彩印等多个领域。目前港怡机构旗下拥有港怡企业、天福金行、福建福包纸业和福州众福包装有限公司,以及福包彩印有限公司等多家香港和内地的公司,参与了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改制和投资,获得良好的效益。

许宏全先生还透露,公司正在申请三万多平方米的一块土地,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行重新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彩印和包装两个业务板块结合在一起,使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但他强调,最要紧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只有等人才、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跟上来了才是真正做强,所以不能急於求成,而是应当继续坚持踏实、稳健的经营方针,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奉献之歌:投身社团竭心尽力

在繁忙的商务之,许宏全和曾敏丽伉俪不忘投身社团、热心参与和积极支持各项社团活动,来表达他们回报社会的夙愿。

作为公司董事长,许宏全先生要全面负责港怡机构的经营管理,可谓重任在肩,但他还尽可能多参与社团事务,於2001年加入香港福建同乡会,目前担任该会的永远名誉会长。

据许宏全先生介绍说,香港福建同乡会成立於1939年2月15日,是香港成立较早、具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会员众多,涵盖福建各地来港同胞,是个规模较大的社团组织。该会一贯坚持和发扬爱国爱港爱乡的光荣传统,秉承“联络乡谊,共谋福利,为旅港乡亲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会务活动,团结乡亲,增进乡谊,为会员取更多的福利和权益。67年来,同乡会在历任理监事的领导下,联络乡亲、服务社会、造福桑梓,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为家乡的建设,为促进闽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

许宏全先生将公司的重担挑在肩上,太太曾敏丽女士做社团工作就有更充分的条件。作为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的一名成员,曾敏丽女士多年来一直热心支持该会的工作,经常出钱出力,为校友会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可谓有目共睹,她的奉献与实精神也让很多校友深受感动。2005年12月,曾敏丽女士被校友们一致推选为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第九届会长。

谈到校友会的工作,曾敏丽女士表示:“华大校友会在历任会长的带领和校友的支持下成长壮大。我成为新一届会长觉任重道远,须担负继往开来之责,谋承先启後之策。校友会是联校友的桥及服务校友的平台,不断扩大校友会的会员网,鼓励更多青年校友参加各项活动,是当务之急的工作。校友会将与时俱进,发扬爱国爱港爱母校的精神,真正做到‘情母校、宽容为本赤子心;继往开来,和谐关爱校友情。”

访当中,曾敏丽女士还非常诚恳地谈到:“担任会长之後,我也有不小的压力,因为前几届会长做得都很好,但压力也是动力,这将鞭策我一定要做出新的成绩,为校友会作出新的贡献。我还认识到,一定要有一种积极而务实的态度,真正办实事、做好事。”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曾敏丽上任以来,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取得四个方面的工作成效。一是筹集会费,在她的积极倡议和带动下,这一届理事会的筹款数额是历届当中筹得最多的;其二是通过她的精心组织,华大香港校友会於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足遍及珠三角各个城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三是5月4日至8日率领四十多位校友前往泰国,促成了首次中国内地、香港和泰国三地华侨大学校友成功联谊,整个活动期间三地校友更增添了浓浓情谊,留下了无数让人感动、令人难忘的画面,交织成一曲曲欢乐、热烈的乐章,在三地华大校友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在联谊会上曾敏丽女士还代表华大香港校友会作了题为《三地校友四十年,深厚情谊永不变》的发言,言辞恳切,热情洋溢,引起了与会校友的强烈共鸣;其四是在她的带动下,校友会在关心校友身体健康这个方面进一步落实,福利部於2006年6月4日和6月11日分两批组织校友到深圳进行体检。

但曾敏丽女士谦虚地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校友们对自己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校友们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由衷感到高兴的同时,她也对今後工作产生了信心和动力。

曾敏丽女士还告诉笔者,明年是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二十周年,届时他们将举办一系列的庆祝和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友会的发展壮大。

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是曾敏丽始女士关心的大事,她多次接受《世界论坛报》等台湾媒体记者的访,就“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问题发表谈话,呼尽快实现两岸“三通”,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曾敏丽说,这是海峡两岸同胞和全球华人的共同心愿。

幸福之歌:琴瑟和谐後继有人

许宏全、曾敏丽伉俪既是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可谓琴瑟和谐,幸福美满。多年以来,他们始终相知相伴,手而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精彩动人的乐曲,唱响了生命的壮歌。

可以这麽说,在许宏全、曾敏丽伉俪手写下的岁月之歌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创事业是他们生活中不变的主题,而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则是一以贯之的主旋律。

曾敏丽女士担任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之後,在社团事务方面势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许宏全先生比以前更忙了,更辛苦了。但许宏全先生对此从无怨言,而是始终默默地支持太太。他还笑言:“现在她搞政治,我还是搞经济,我们还是互相配合,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对此,曾敏丽女士也深有感触地说:“的确,没有先生的理解和支持,就没办法做好这些社团工作。因为做这些都是无偿的,都是一种奉献。回报社会是我们的夙愿,正是因为有了先生这个坚强的後盾,我才可以真正为华大香港校友会多出点力,为回报社会多做些实事。

事业上硕果累累固然令许宏全、曾敏丽伉俪欣慰不已,但更令他们开心的是一双儿子都非常优秀。他们女儿读中六时,就被香港中文大学预收为本科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时又荣获“邵逸夫爵士学术奖”,其後又获英国政府颁发奖学金到剑桥大学攻读硕士课程。儿子曾获李兆基学位奖学金(每年香港只有4至5名中七毕业生有机会获此殊荣)到牛津大学攻读学士课程。

目前,许氏伉俪的一双儿女都已学成归来服务社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身上都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品格,在工作都能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努力拼搏,恪守“以信立业,以诚待人”之道。女儿许晓晖硕士一毕业,就被著名的美国大公司麦肯锡(Mckinsey)所录用,现又在某大型机构中担任一个部门的主管,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儿子许正宇工作也很出色,1999年,香港政府招聘公务员――政务主任时,应征者共有两万多人,但只有20多人被录用。他便是其中之一。在他被派到香港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工作期间,由於工作表现突出,曾获得乌克兰大使的书面表扬。2003年,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实现自我增值,许正宇又毅然辞去高薪的政务主任一职,转赴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法国INSEAD学院,攻读硕士课程,完成学业後就回到香港,在金融界谋求发展。

1997年,适逢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特此编印一本《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由於母亲曾敏丽是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的一员,姐弟俩便共同执笔,撰写了一篇题为《平凡中的不平凡――我们的母亲曾敏丽》的文章,被校友会选用,刊发在十周年纪念特刊上。

许氏姐弟在文章当中写道:“我们的母亲……以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儿女,感动了她的学生,以及身旁的朋友。在平凡之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

“年青时代,母亲是一位中学教员。早年的教学生涯,充分表现了母亲循循善诱、化育先进的热诚。对於学生们,母亲像教育我们姐弟俩一样严格,不单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更注意德性的培养,要求他们和我们建立端正的品格。她常常勉励我们要坦诚待人,守礼行善,认真对待生活,不存侥幸心理,要实事求是。这些劝勉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明灯,为我们护航,指引正确的道路。

“父母眼里的小孩,好像永远长不大,孩子们心中的父母,同样一直没有改变。确实,母亲怀有一颗不变的爱国心。从以前校内的积极分子,到现在职业女性,母亲那至诚的爱国心,丝毫未减。所以母亲不断鼓励我们,应该努力工作学习,掌握祖国需要的才能,又热心支持建设家乡事业,参与扶贫活动……”

字里行间,浸透着许晓晖和许正宇姐弟对母亲的难以用言词来表达的无限深情、无限敬爱。对於父亲许宏全先生,他们同样也饱含着这种浓得化不开的真情挚爱。试想,如果让他们写一篇关於父亲的文章,必然也会像写母亲那样精彩而又感人。

结语

不可否认,正是“诚信”与“实”令许宏全先生伉俪在开拓事业、经营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开创新的旅程,“诚信”与“实”也必将使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演绎新的华彩乐章!

论事业成败,谈人生际遇,在许宏全先生与曾敏丽女士的言辞之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一种真诚与坦然,以信立世、以诚待人、踏实奋进等都是他们尊崇的信念,在他的事业征程与人生旅途中一以贯之,他们身上那一份坦坦荡荡的朴实情怀,总在自然的流淌。

诚然,许宏全、曾敏丽伉俪的人生不乏坎坷艰辛,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他们的言谈平平淡淡,但平淡之中自有真味。他们的人生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不一定要有惊涛骇浪,需要有价值与奋斗,有真诚与坦荡,有真情与关爱……

上一篇:洪启辉:天道酬勤 达而不懈 下一篇:梁海明:天道酬勤 诠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