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因素的定位及相关现实性思考

时间:2022-04-16 02:01:36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因素的定位及相关现实性思考

摘要: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批评马克思主义将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限定在经济因素的框架内,但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因素的定位绝不局限于唯一的、决定的因素,一切历史问题也不只是简单纯粹的经济问题。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在具体时期的核心作用,重视物质生产对人类解放的奠基作用,同时也关注阶级、劳动等问题,以及其他一切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等等,尤其是人的本质作用。尽管“经济决定论”在当下的现实社会有一定表现形式,但对中国这一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终究不过是因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各方面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等综合作用导致的阶段性结果。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有必要端正自身态度,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创新和发展的双向互动与结合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因素;人的本质;现实性思考

一、反马克思主义者将经济因素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对等化

反马克思主义者视马克思主义为经济决定论、还原论。当前西方社会仍存在一批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他们在“经济因素”上大做文章并道貌岸然地宣称经济因素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等号关系,直接将两者对等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是经济还原论的一种表现。从事物发展的一维横轴角度上讲,经济决定论顾名思义就是将经济因素置于一切因素之端,认为经济是决定一切现象的根本因素,也是唯一因素,它把所有的历史经验都还原到经济这种单一的框架中,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影响力量可言,哪怕是有过积极作用的诸如历史、文化等原因也被一概否定、抛弃。强调单一性的经济决定论一定程度上或归于一元论范畴,而且与还原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反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定义为经济决定论,将马克思批评为还原论者并非偶然。马克思主义历来都被西方一些自称崇尚自由民主的“积极分子”视为异端学说,尤其在二十世纪末相继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大事件后,反马克思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日益壮大,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涌起,尽管一些事实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资本扩张导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等等),但宣告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在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方面,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批评马克思主义唯经济是从,马克思认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对其他因素的视而不见;他们将马克思本人视作一个彻头彻尾的还原论者,指出马克思所谓的经济因素是导致一切历史现象的唯一力量,他把一切可以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动力都归于经济这一种因素上,这种绝对的判断必然是将所有事物的起源都划为简单的“一”。

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呼声也引发了一批真正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者与之据理力争。当代最具国际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英国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从“一个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人”的视角出发列举了当前十种典型的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并对此进行一一反驳来证明马克思并没有错,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现实社会中仍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声称“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批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经济决定论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宗教、政治、法律、战争、道德、历史变迁……所有这些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或阶级斗争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1]反马克思主义者把所有马克思要分析的事实都放在由简单的经济因素导致的结果中,而且在极力驳斥马克思主义视经济为单一因素之后又进一步批判马克思不具备多元思想,这与时下主流思想显得格格不入,一切事物都被限定在单一历史观这一固定框架的做法只能表明“醉心于经济的马克思说到底不过是他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倒影。他的思想与多元论者对当代世界的人是背道而驰。当代世界的人认识到,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历史经验不能被硬塞进一个刻板的单一框架中,但马克思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2]反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在“经济”二字上打转,他们仅仅是在经济学理论的逻辑范畴内做着看似合理的推演,却没有深入具体实际从人类现实生活入手,从真正的人的本质入手得出一个符合历史运动规律的结论,他们批判马克思是一个还原论者,到头来不过是将他们自己囿于由肤浅的经济现实导致的还原论圈套里。

二、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因素定位的具体表现

针对上述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视马克思主义为经济决定论的观点,笔者认为这里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因素所做的定位展开分析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生活中的人”必须从事“物质生产”这一角度入手,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定”这个前提。马克思指出“我们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来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p24),他严格遵循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变化规律,得出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的基础上最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结论,就某种意义上而言,“生产”概念本身已被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等同于经济,因此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要先从“物质生产”出发来理解所谓反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概念。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经济决定论归根结底是一个纯粹只关注经济运动本身的经济学范畴,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资本、生产以及市场的分析,而马克思所谓的“经济”更深入地点明它只是为“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过程必须要考虑的一种手段,是从异化的人回归本质的人的必经阶段。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因素的具体定位一方面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在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因素的确居于核心地位,具备结构性的关键一跃;另一方面他也指出经济因素只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的综合结果,各种抽象力量某一环节的具体化,某一时期经济力量超越了其他因素直接会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物质因素(经济力量)只是部分的影响甚至是无影响的,因此经济因素仅仅是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一个方面,而不是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者宣称唯一的、纯粹单一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2][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5][8](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任文科,郑义,译.新星出版社,2011.

[6]袁贵仁,杨耕,总主编,吴晓明,主编.当代西方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钟 梅.“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基于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评析[J].学理论,2014(26).

[10]颜峰,胡文根.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的吗?――从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谈起[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11]马克思恩格斯书简[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下一篇:基于合作原则解读情景喜剧《破产姐妹》中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