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16 10:37:43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整理笔者所在科室105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治疗,实验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术后1周出院,渐进性减量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80.77%(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在改善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糖皮质激素; 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38-02

随着鼻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鼻内镜鼻窦手术逐渐成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首选术式。但是,受鼻窦复杂解剖结构、施术者经验技巧和病变清除程度等因素影响,多数鼻内镜术后患者需要局部配合药物治疗以确保手术疗效[1]。笔者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浚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5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X线鼻窦摄片和鼻内镜检查等综合检查确诊,符合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诊断标准[2],排除真菌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窦肿瘤并发鼻窦炎以及无法评定疗效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8.43±6.35)岁;临床分型分期为1型1期5例,1型2期13例,2型1期17例,2型2期9例,2型3期4例,3型4例;病程4个月~12年,平均(4.62±1.18)年。试验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23~62岁,平均(38.45±6.35)岁;临床分型分期为1型1期5例,1型2期13例,2型1期18例,2型2期9例,2型3期4例,3型4例;病程4个月~13年,平均(4.64±1.1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分期以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临床分型分期,全面评估病情后参考夏力研究行Messerklinger术式行鼻内镜鼻窦手术[3],常规切除钩突和筛泡后,根据病情需要开放前筛与全筛,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蝶窦自然口,对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于双下鼻甲肥大者,施术者行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油纱填充手术术腔,根据需要留置48 h后分次抽出油纱。取出油纱后,对照组给予盐酸麻黄碱滴鼻液辅助治疗,2滴/次,2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辅助治疗,1喷/次,2次/d。住院观察1周后出院,用药方案维持治疗3个月,出院首月内复查术腔,1次/周,常规清除新生肉芽、新生息肉及伪鼻黏膜;出院第2个月起复查术腔,1次/2周;出院后第3个月起,盐酸麻黄碱滴鼻液辅助治疗,2滴/次,1次/d,布地奈德喷雾剂,1喷/次,1次/d。出院第4个月起复查术腔,1次/月。所有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末,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窦口开放理想,鼻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窦口开放基本满意,鼻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者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鼻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见肉芽组织形成,少量脓性分泌物者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术腔粘连,窦口狭窄,甚至闭锁者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校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药物安全性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2例一过性轻微头痛和1例自觉发热感;试验组出现2例一过性轻度喉部刺激,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多发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头痛头晕或鼻塞脓涕等典型症状,具有治疗棘手、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阻塞性疾病、高致病力毒菌感染、牙源性感染、外伤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长期炎性刺激有关[4],治疗当以以鼻内镜手术配合局部药物为主。

鼻内镜手术可以借助鼻内窥镜及其配套设备直视手术部位,包括鼻腔、鼻窦、鼻眼以及鼻颅底等手术部位,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恢复鼻窦、鼻腔引流和通气功能,改善和恢复鼻黏膜形态与功能,构建通气功能良好、引流通畅和结构合理的局部环境。随着鼻内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手术以直视手术、精确操作和微创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术式。鼻内镜手术能够纠正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结构,但术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欠佳,且创口愈合是否良好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5]。因此,鼻内镜术后局部辅助药物治疗直接关系着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盐酸麻黄碱是属拟肾上腺素类药物,能够通过激动血管平滑肌α、β受体促使术腔内皮肤、鼻黏膜以及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术腔内及其周围血管出血,同时缓解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症状,与本研究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结果基本一致。布地奈德喷雾剂属非卤代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稳定性的作用,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机制减少过敏活性介质释放,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嗜酸性细胞活性和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消除炎症介质和减轻炎症反应,在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同时,促进鼻内镜创口的愈合。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7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与对照组的5.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在改善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军阳.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2):37-38.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夏力.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5-36.

[4]孙卫蔚.鼻内镜手术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54例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4-35.

[5]张大弓,高艺玲,肖柳.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方法对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3):191.

上一篇:探讨CT定位翼腭窝穿刺治疗上颌神经后上齿槽分... 下一篇: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应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