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2-04-16 06:03:55

优化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3-02

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则体现为任务设计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课堂更开放、更灵活、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我们的的教学更有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是关键。任务设计要合理,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实际。

1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受到欢迎和推重,但是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其种种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然而在实际的班级中,学生的能力、意识、兴趣、反应速度各有差异,任务设计的把握成了现实操作中的“瓶颈”,教师分配的任务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要么太难,要么太易。这与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关注全体学生”成了一句空话。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则体现为任务设计的有效性。

2 优化任务设计,开展有效教学

有效的任务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教育教学理念,使之科学化合理化,同时还要增加学生执行任务的趣味性,体现教学任务设计的艺术性。毫无疑问,有效的任务设计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主地投入到任务之中,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设计。

2.1 注重操练性。 这种方法在以前用得比较多,现在好像用得不多,甚至被一些人贬得一无是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主要用在一些新的操作内容的熟练掌握上。

案例:在讲EXCEL填充柄的应用时,要求先将鼠标指针移到某特定点上时,指针形状才会变成“+”,这时拖动鼠标,才有数据填充的效果。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包括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出错的主要是由于鼠标指针没移到特定点上就开始拖动,结果变成选中操作,填充操作不成功。基于这点,说明学生还不熟练,需要更多的甚至是多遍重复的关于填充柄使用的操练,只有操作熟练了,才谈得上利用计算机解决其它问题的可能。

2.2 注重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任务设计时选取有效的、有意义的素材,对于学生能否积极完成任务有很大关系。在设计任务时,若只是为了操练而操练,而不注重素材的选取,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会大打折扣。

案例:在EXCEL里讲解如何利用EXCEL提供的功能来分析数据时,选取的表格素材若只是参照书本里的一些表格数据,没学两节课学生就会表现出厌烦心理:“又是这个表格!”这时,如果让学生直接从自己的身边去收集一些数据,比如同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的相关数据等,再让学生输入到EXCEL表格,用上课老师讲解的方法来分析数据,得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结论,他们会认真地去完成任务,因为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数据已经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2.3 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产生创作灵感,或通过展示优秀电脑作品激发学生思维等,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在创设的有效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自发地产生“我想做些什么”的问题,形成任务。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并且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建构知识,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案例:好多学生都喜欢在书桌上贴上漂亮的课程表,在EXCEL美化工作表这部分内容时,以课程表为题材,教师先将一个已经美化好的漂亮的课程表展示给学生,学生看了之后别提有多兴奋,“哇,好漂亮!”有些则问“怎么做出来的呀?”,课堂任务的导入效果已经来了,接下来就是给予必要的提示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美化一张课程表,学生的表现得很投入,这就是合适的教学情境带来后有效的任务设计的成功案例。

2.4 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是现在提得比较多的,也是要求比较高的一种任务设计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并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这与基于现实生活场景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思想相符。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资料、信息,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再此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从而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尽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

案例:在《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一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有购买计算机的计划,但又不知道如何买到一台适用的性价比较高的计算机。虽然以前面的课程中已经了解过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组成,但学归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不能理解这些已学过的知识,并没有真正明白一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因此在平时,仍有不少学生经常提问“如何买电脑?”、“买电脑需要买哪些东西、装哪些软件?”之类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让同学们运用网络通过浏览信息、相互讨论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从而根据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配机方案”,为我们开展“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这一节课堂教学提供了绝好的素材。这样既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真正了解配机的一些知识,把前面所学的灵活运用起来。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还真是像模像样地通过网络,就像在逛电脑城一样,为自己组装电脑呢!

总之,不管是从哪方面去考虑任务的有效设计,我们只要抓住一点——“有效”,为了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的任务为主线,牵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那就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切入点 下一篇: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