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读出新意 老课新上绽新花

时间:2022-04-15 10:52:19

经典重读出新意 老课新上绽新花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经典寓言故事。记得笔者读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印象挺深。现在,自己却要以师者的身份来教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如何使这篇经典寓言重读出新意,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何不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朗读体悟呢?笔者大胆地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质疑思考: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的话,乌鸦还可以怎么喝水?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些竟对乌鸦用小石子的办法产生了质疑。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下面笔者就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教学片段一】引导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前提条件。

师:小朋友们,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最后喝到水了吗?(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喝到了。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它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装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是呀!好聪明的乌鸦,遇到问题能开动脑筋,想想解决的办法。

生:老师,我有问题。我觉得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因为石子把水淹没了。

师:我们平常说水淹没石子,怎么说石子淹没水呢?

生:是的,昨天预习的时候我做过实验了。

师: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请你来演示一回吧!

(学生拿了一个杯子,装了少许水,然后放进石子,石子的确是把水给淹没了)

师:是呀,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如果是在杯子里的水很少的情况下,石子是把水淹没了,乌鸦是喝不到水的。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对瓶子里水的量是怎样描述的。

生:瓶子里的水不多。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水不会很少,可能只是没有装满。

生:水不多也不少,我是从图上知道的。

师:水不满乌鸦就喝不到水了?

生:因为瓶口小,加上水不满,所以才喝不到水的。

师:是的,看来小朋友们对课文理解得很深,观察得也很仔细。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乌鸦才没有喝到水的。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做的。

(生动手演示实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讨论明白:因为石子有重量沉到瓶底,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水才会升高。

【反思】这样的教学处理可谓一举多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得:激励学生质疑,并对这一行为予以肯定,而不是当场否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二得:通过实验而不是说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乌鸦喝水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感性认识到位,对前提条件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三得:教给学生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要用实践去证明。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是最直观的,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片段二】乌鸦还可以怎么喝水?

师:你觉得乌鸦这样喝水的办法好吗?

生:好。但我觉得乌鸦不讲卫生,石子上有细菌啊!乌鸦还可以再想其他的办法喝水。

师:你真会思考!如果你现在就是这只乌鸦,瓶子旁边又没有小石子,你又该怎么办呢?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起想办法。

生:乌鸦可以把瓶子轻轻地推倒,这样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这种方法倒是很方便,可是水可能会浪费很多,乌鸦可能还喝不到水。

师:你考虑得真周到!

生:可以请小松鼠、小白兔等伙伴来帮忙。

师:是的,寻求朋友的帮助也是一个好办法。还有吗?

生:乌鸦找到一根葱,把它拿来做吸管,咕咚咕咚地喝着水了。

师:你真有想象力。

生:乌鸦飞到小朋友的窗前,热心的小朋友就倒了一杯水给乌鸦喝。

生:正在乌鸦着急想办法的时候,它看到树上有小果子,高兴极了,立刻摘下果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喝着水了。

师:你们几个说得真好!想象合理,真是一只只聪明的乌鸦。

【反思】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在新的情境中思考新的应对办法,在表述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了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见解是非常有意义的,从而更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学生能够对教材产生质疑,教师就应该对这样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并激励学生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中心小学 324012)

上一篇:跟着诗一般的感觉走 下一篇:扬生活风帆 创习作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