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人上瘾

时间:2022-04-15 06:41:01

语文教学让人上瘾

笔者从教四年,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让人上瘾的艺术。

思接千载、搜肠刮肚的备课令人心醉

从教伊始,我就坚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因此,备课时我格外重视课堂语言的锤炼、文学知识的拓展、思维品质的提升,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展开。

在语言锤炼方面,我非常重视自己的课堂用语,无论是教学用语还是对文本的总结,我都力求简洁深刻。例如《声声慢》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才女,而其中的李清照又以秀外慧中、忧国忧民、婉约宗主、文辞绝妙著称词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她的代表作《声声慢》,来共同品味她的作品,感受她的思想,了解她的处境,想象她的为人,在涵泳、探讨、聆听、品味、写作的过程中,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一分钟不到的导入语,便概括了李清照的才女特点及课堂重点、教学过程与学习目标等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现代散文选读》的学习过程中,我力求教完每一篇文章,让学生用20字进行总结,然后再点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归纳。例如读罢《绝地之音》可概括出,“通过绝地之音的魂牵、邂逅、探寻、捕捉,彰显生命力”;《春末闲谈》学完后可总结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必然失败,历史将由人民创造”;而《可以预约的雪》告诉我们,与菅芒花不同,人生不可预约,但我们要热爱生活。而这一些都是我在备课时事先做好的准备。

在文学知识拓展方面,我往往能在不经意间,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例如在教授荀子的《劝学》时,我会介绍一下儒家学派及它的开山鼻祖——孔子。我在大学学年论文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想法,就孔子作为政治家的根据并不充分而展开:“他期许甚高,却怀才不遇;积极用世,却到处碰壁;胸怀文韬武略,却被投闲置散;虽有经邦之志,却乏济世之机。于是,他痛苦、叹息、焦灼,但他却不愤激、消沉、颓丧;他述而不作,没有留下多少有形的东西,但他对人类精神的启迪、良知的唤醒,他对生活的、人生的许多终极关怀的体悟,所形成的普遍真理,一直从远古影响到今天,并将持续地影响下去。”接着,我依旧用深情的语言,开始介绍荀子……事实证明,常态课下,10分钟左右课外知识的介绍,非但不会挤占文本的教授时间,相反还因为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兴趣而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在思维品质提升方面,我经常下大力气,让学生去总结概括、质疑发现,最终学生能借助《最后的常春藤叶》一眼洞穿欧·亨利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独特构思;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借荷塘月色这一偏正结构的延伸,从而抒发内心的郁结,构思不同凡响,语言优美至极;鲁迅《祝福》中围绕祥林嫂这一人物刻画展开,通过与之相关的两次微笑、十二处写眼睛、四处写雪、五处写钱,深刻地阐述封建制度下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欺凌与压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些不仅是我在备课时预设的,更多的则是通过课堂生成有机结合起来的。

思接千载、搜肠刮肚地锤炼课堂用语,拓展课外知识,提升思维品质,享受备课预设的成就感与课堂生成的奇妙性,感受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真是令人心醉。

激情澎湃、生成无限的课堂让人痴迷

如果说备课让人心醉,那么上课则令人痴迷。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在第一个教学轮回取得较大成功之际,我冷静地反思了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一切的核心在于真情,没有真情,就没有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做过一项调查,有近9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源于老师的人格魅力。说到底,语文学科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无论是文本的咀嚼、诗句的涵泳,还是内容的复述、作品的创造,都需要用心,用情。很难想象,教师平淡没有激情的示范、乏味枯燥的讲述,能够激起青年学子们内心的涟漪?纵使语文学科包罗万象、辉煌灿烂,但缺少了领路人真情的投入,年轻学子对母语的热情又如何被激发?要知道,只有真情才能唤醒真情。

事实证明,激情澎湃的课堂不仅令学生向往,更让教者本身痴迷。激情诵读,激情引导,激情鼓励,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澎湃、魅力四射。但激情并不代表肤浅,激情的诵读能让学生学完食指的《相信未来》后,继而产生对朦胧诗专题的极大兴趣;激情引导能让学生就苏轼的《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洵的《六国论》及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及其子苏轼、苏辙甚至明朝李桢的《六国论》展开比较的渴求。激情的鼓励能让青年学子燃起语文学习的热望,他们自发地参加了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作文竞赛等,写作的热望被进一步激发。除了激情澎湃,我还能感受课堂的无限生成给我带来的。例如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最后一句时,我们通过探讨,得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既可理解为因为江南的景致过于美好,故留恋江南,否则会产生“还乡须断肠”的感伤;亦可结合韦庄的时代背景理解告老还乡,看到家乡因为战乱而满目疮痍的景象后肝肠寸断,痛苦不已。

激情澎湃、生成无限的课堂能不令作为教者的我们痴迷不已吗?

冷静理性、丰富完善的反思令人神往

曾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现在看来,一点不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得非常完美,倒需要我们反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相反,有问题并不可怕,且是幸事。因为问题往往能引导一名智慧的教者沉入更加冷静理性的思索中,从而使教学方式日渐丰富,教育艺术日臻完善。

记得我第一年教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文,在文外绕了18分钟,虽然较好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作为公开课,却不见得成功。这样的喧宾夺主,使得教学内容与目标未能在45分钟内较好地呈现。通过四年的实践与反思,近期上李清照《声声慢》时,仅用一分钟导入文本,留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详尽地三品文本,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从毕淑敏《我很重要》的失利到龙应台《山间小路》的成功,从文言文教学的幼稚到后期的高屋建瓴,学生成绩节节攀升;从作文教学的懵懂到《每日一摘》《课后一练》的体系运转,从片段入手并最终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

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整体的教学,还是文言品味、诵读指导、问题预设、结语呈现片段的显现,我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神往的反思,常常在青灯黄卷下,独处静坐时,产生思维的火花,反省曾经教学的每一个瞬间,想到青年学子求知的渴望,就欲罢不能地陷入又一轮的冷静理性与丰富完善中。反思让人进步,而且是快速进步,这能不令我们心驰神往吗?

语文教学确实能让人上瘾,前提是发自肺腑地热爱它。享受令人心醉的备课,在思接千载、搜肠刮肚之后,别有洞天;回味让人痴迷的上课,在激情澎湃、生成无限之时,心骛八极;感谢令人神往的反思,在冷静理性、丰富完善之前,悬悬而望。心醉、痴迷、神往,享受、回味、感谢,我的语文教学瘾将使我以更加虔诚的心、更加真挚的情走进它更为博大的世界。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学生为何难以写出像样的议论文 下一篇:杨金林三重角色的语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