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变四让”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5 03:10:24

浅谈“三变四让”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

确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推进,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目前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提倡“三变四让”入课堂,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技能并重,提倡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一直以来,师生普遍认为有关地图的知识不仅枯燥而且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幸观摩了衡水中学的一堂课,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地理组如何实施地图这一节内容的教学。

一、制定明确目标,合理突出重难点

该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立足教材,符合实际,内容言简意赅。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和地形图的判断与绘制。目标简洁,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易于完成教学任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绘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应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而本节的地图教学与实践联系密切,要求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自己动手作图。3.德育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将比例尺、方向、等高线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确定为本节重点,不偏不漏。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向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该节课对这个知识点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精练,教具展示适时

地图是多种信息的综合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第二部分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上的高低起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师从整体上对教材先做大致介绍,让学生对教材有初步了解,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尽管学生手中也有相关图例,教师仍用板图或投影图展示,这样便于老师指点,学生齐找齐看,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读图更有针对性,既可缩短读图的时间,也可增强读图的准确性。

三、三段式讲练结合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原理讲解――举例分析――练习巩固

1.在教师讲解地图三要素时,首先提出问题:“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接着,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比例尺的定义;其次,让学生看书,总结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再次,做练习题,教师提问并检查教学效果。在检查教学效果时,教师启发诱导,提醒学生在分析比例尺时应注意两个问题:(1)比例尺是个分式;(2)要注意比值的大小。最后,教师总结导入下一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一直占主导地位,而是师生互动,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技能并重。

2.在利用地图判断方向的教学中又贯穿了这些思想: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具体方法如下:(1)要求学生进行文图转换。(2)要求学生进行图图转换。教师通过投影举例,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图例,课堂气氛活跃。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还可在集体回答中很快得到启示,以便所有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立即辅以适当的练习,及时提问检查,并对图例、注记、高度的表示做简单提示,让学生接着看书。

3.多幅投影和板图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这一举措更加体现了“三变四让”的精神,尤其是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技能并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用投影图展示等高线的绘制,从图上判读坡陡坡缓,引导学生学会判读五种地形等。在多幅投影和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剖面图的过程中,教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鞍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掌握了画图的技巧,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4.一节完整的课离不开良好的开头和有画龙点睛之意的结尾。一开头老师就以“我想去桂林旅行”导入新课,玩是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开头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整堂课的教学。在讲解原理、分析事例、习题训练之后,教师并未忽略即时小结,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再次从整体上对课堂内容做出小结。一个好的小结,也许只占用两三分钟,却能囊括整堂课的精髓。

随着衡水中学“三变四让”教学观的提出,从衡水中学的地图教学就可以看出,教师观和学生观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这节课轻松活泼,教学效果显著,在今后的教学中,广大地理老师应合理借鉴。 [Z]

上一篇:历史教学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 下一篇:重视小组活动 推进时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