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时间:2022-04-15 09:09:2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摘 要] 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与人合作,也要学会独立思考. 本文作者针对初中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策略

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喜欢经过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不断地碰撞、摩擦、相互交流,同时也需要学生独立地思考、归纳与总结,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受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等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小组合作时便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具体实施策略

1. 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但同时也会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每个小组成员应有一定的角色和职责,如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选一个书写工整、写字速度较快、逻辑性强的成员为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与结论记录下来;选一个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为汇报员,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 合理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人数要合理,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又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一般以4~6人为宜.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的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会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动态的意思是指可以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探讨内容的情况自由组合. 动态的小组成员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检验合作成果并使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 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会回忆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回忆与反思能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摇为了让学生的自评更有价值,教师最好要求学生将自评的内容制作成表格或写一篇总结性文章,包括自己的态度、思考、反思、经验与困难. 学生互评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 学生互评能让学生发现别人眼中的自己,以及自己未曾发现的不足,学会倾听与交流. 教师评价应公平、公正、客观,做到对事不对人,应肯定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部分,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欠缺的部分应明确指出,做到对过程与结论的综合评价. 最后,教师可以综合各种评价在课堂上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并对表现不是那么好的小组提出要求.

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学习生活常识、科学文化知识、自然理论知识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学习,学生亦如是.?摇所以,我们在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 而要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学会独立思考.

(一)前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因此,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之前,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当学生分别做完这道题之后,会发现有多个答案,而且单看某个答案中解法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时,会发现其中没有任何问题,这就诱发学生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呢?难道是自己的解法出现问题而大家都忽略了?在他们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原来是条件之间相互矛盾了. 这样就会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具体策略

1. 不直接告诉正确答案

很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是希望直接获得答案. 这时,不要立即给学生一个直接的或确定的答案,否则时间长了,他们会产生依赖心理,便不会自己动脑思考,也就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了,这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考能力都没有好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或详尽阐述自己的思考方向,或只简单明了地透露解题的方向,让学生根据我们提供的线索、提示将问题完整地解答出来,并让学生总结自己没有想到或做出的原因.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在压抑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会受教师、周围学生的影响,从而盲目地附和他人的意见,这样会限制、影响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用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兴奋、愉悦的状态,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而且,当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会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用合适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这是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孩子会对自己的问题和表达方法进行缜密思考.

3. 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拓宽思路,增长知识,教师可适时精心设计含有多种解决途径的题目,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现,探求从不同方向思考的解题途径. 如一些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题目,主要从代数的角度去看问题时,可以得到一种解法,主要从几何的角度去看问题时,又可以得到一种解法,而数形相结合的时候又可以得到一种解法. 很多学生往往只能想到其中的一种解法,并且只习惯于用这一种方法,这时的适当引导,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也会让学生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不够全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以后注意解题的多方向思考,不会在解决一道题走到死胡同时依然不知转变思考方向.

总之,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慢慢沉淀,但是,在积累、沉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教他们如何学习、怎样学习.

上一篇:试题探究深挖习题激活思维 下一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