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4-15 05:01:03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对策

【摘 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现代市场经济已经从产品竞争时代过渡到品牌竞争时代。随着品牌产品知识技术含量的增加及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对品牌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品牌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不可或缺。在国际贸易品牌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不仅要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更要应对来自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入手,讨论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品牌建设中所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品牌;专利;知识产权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以产品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正向以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经济过渡。品牌涵盖了企业的产品、商标、服务和文化,其背后支撑是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创新力水平和品牌竞争力比较低,企业必须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而知识产权制度是自主创新的激励和实现机制,也是创新智力成果的保障。所以知识产权是品牌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关键所在,知识产权在品牌建设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我国企业建设国际贸易品牌的现状

1、世界级品牌少且品牌价值低

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反映了品牌的世界影响力。2012年,美国有231个品牌入选,日本43个品牌入选,而中国只有23个本土品牌入选。显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入选500强的品牌仍是少数。

2012年,中国移动以382.96亿美元位居中国品牌价值榜首,可口可乐以778.39亿美元位居全球品牌价值榜首,二者价值悬殊。可见,我国企业的品牌价值远低于世界优秀品牌。世界最具价值品牌中科技创新品牌居多,这些企业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对专有技术的保护有利于维持更高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的优势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榜企业集中于国有控股的金融和能源行业,其营收与利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垄断收益和国家政策补贴,并未以高技术形成高价值品牌来占据市场制高点,所以,我国应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品牌。

2、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

品牌收购和贴牌生产是中国品牌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由于国人早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外资企业以购买使用权或品牌收购方式控制了很多优秀的国内品牌。为了增加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这些国内品牌要么被无限期雪藏,要么改变原有品牌的定位;等这些品牌再回到国人手中,市场早已不再。另外,中国早期人力成本低,以珠三角为中心的代加工和贴牌生产行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期忽略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贴牌生产和代加工的优势都不再,我国品牌的发展依然如旧,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漫长。

3、专利申请大国而非专利强国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超过52.6万件,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的大国。2002到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年增长率为23.3%,增长速度位居中、美、日、欧、韩五国之首。同期,我国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3.5%,我国自主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产出成效日益显著。

但是,数量并不等于质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整理可知,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总量在68%左右,而国内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的累计申请在95%以上,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比例低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的申请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国内企业申请专利的质量不高。我国虽然从专利申请数量上来看已是“专利大国”,但仍与“专利强国”有一定距离。

二、我国企业建设国际贸易品牌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我国品牌屡遭丢失、抢注并被卷入各种知识产权纠纷。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在建设国际贸易品牌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问题。

1、品牌建设中的专利结构及布局有待改善

我国企业的专利结构布局一方面体现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比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国内国外的专利申请比例上。

2012年,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分别占申请总量的36.1%和32.1%,高于发明专利的申请比例31.83%。同年,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授权量分别占授权总量的45.5%和32.7%,高于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17.3%。而在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发明专利。影响专利申请结构的关键在于科技水平的发展。

2012年,我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92.68%,国外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7.32%。与国内专利授权量相比,我国国外专利授权量太少。影响专利申请布局的关键在于专利申请战略的巧妙使用。在他国申请专利并利用专利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为企业的利益服务也是企业的竞争良策,以日本企业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日本在华有效发明专利15.314万件,占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近1/4和我国企业在华申请量的83%。依托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日本企业不仅大量吸收专利布局的成果,而且品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屈丽丽,2012)。

2、知识产权壁垒现象严重

形成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很多。其一,发达国家贸易的内部化和选择性投资。为保持品牌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垄断优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进行知识产权贸易或具有知识产权商品的贸易时,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从而阻碍了先进技术的流通与应用并限制了商品的流通范围;而且,很多跨国公司并不将有战略意义的专利与核心技术列入技术许可的范围,而是令子公司或与其它跨国公司结成的战略联盟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生产,维持母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徐元,2010)。其二,发达国家控制知识产权的制高点。首先,发达国家可能会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跑马圈地”,在国际范围内申请专利、抢注商标,控制高科技核心领域,抢占他国市场,构筑知识产权壁垒。其次,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巧妙结合,推行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并设置较高的市场准入标准,同时构筑技术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另外,发达国家企业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择时而诉”,在我国品牌企业发展鼎盛期诉讼,国外品牌企业可获得较多赔偿并击退竞争对手。

3、管理机构及专业人才问题

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很多,但由于各机构与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渠道,信息流通并不十分流畅,出现企业遇到问题不知该找谁的现象;由于缺少有关管理部门的保护,国内企业在遇到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不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另外,我国目前紧缺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虽然不乏法律的专业人才,但是同时精通法律和技术的人才依然鲜有。人才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的缺失将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构成巨大威胁。

4、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以单行法形式出现,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权利分别进行界定和规范。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共性内容的重复规定以及在权利范围、保护标准、举证责任等方面的交叉和冲突等问题,而且可能产生法律责任制度上的不协调问题。以民事责任为例,我国《著作权法》具体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而《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却没有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而且也没有明确每一种责任方式的适用方法,直接影响到执法活动及效果(罗东川,2001)。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的不统一,使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内的不同法律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整合能力,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完善。

三、我国企业建设国际贸易品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在增强品牌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同时,我国企业要特别注意品牌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壁垒的应对,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保护我国本土品牌的成长与发展。

第一,改善品牌建设中的专利布局。

首先,应适当提高国外专利申请比例。积极申请国外专利是开辟国际市场、保护产品免遭侵权的主要法律武器,尤其应高度重视申请PCT专利。其次,巧妙实施专利布局战略。可仿效日本企业采用可持续性专利申请技术,可以先申请该项专利技术的一部分,随着专利逐渐到期,再把另外的部分逐渐申请下来,由此延长了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进而可以更长时间享受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

第二,制定有效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策略。

国家来要通过各种方式扶持自主创新品牌企业的发展。支持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正在迅速成长的品牌申请专利;支持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以专利质押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和风投资金进行创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鼓励企业对引入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品牌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鼓励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提高。

行业协会要发挥支持促进作用。建立本行业的专利网,详细了解整个行业的专利研况;建立可靠的专利预警机制,尽量让企业趋利避害;促进国内技术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化体系接轨,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促进各类企业在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

企业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创新。适时引进实用成熟的技术,节省成本并缩小与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加强对新技术消化吸收后的创新;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优势组合,形成技术战略联盟,从而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第三,加强政企沟通与合作,重视人才培养与发展。

政府机构应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和帮助,完善行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规范,保护国内企业的品牌和知识产权,打击国内违法侵权,维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行业协会应在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上,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服务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法律咨询服务体系和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定期提供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和专利文献等信息;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和联系,协调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为品牌产品贸易创造条件。

另外,企业要重视人才开发和储备战略。企业可与高校联合培养实用人才,借助行会力量培训专业人才,完善职业发展计划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只有扩大才源,才能扩大财源,用好智源,才能用好资源。

第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及知识创新是十的热门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利于创造和培育与新时期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首先,应加强对TRIPS协议及国外有关法律制度的研究,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国际制度接轨,逐步建立快速高效的知识产权应急和预警机制。第二,规范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行为,坚决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为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及品牌建设提供有序的法律环境。第三,建立与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接轨的竞争机制,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建立自主创新品牌体系。

参考文献:

[1]段瑞春.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与品牌战略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5):55-58.

[2]陶用之,余景亮,王艳军.自主创新:企业掌握知识产权和培育知名品牌的战略基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6):43-46.

[3]屈丽丽.日本在华企业实施专利布控[J].国际品牌观察,2012(12):9.

[4]徐元.知识产权壁垒问题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0(10):16-19.

[5]世界品牌实验室.2012年世界品牌500强报告[R].

[6]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工作及综合管理统计月报[Z].2012.12.

[7]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专利统计简报[Z].2012(19).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综... 下一篇:柯桥轻纺城布料外贸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