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4-15 01:44:01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中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时展对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更深的要求。

早在360多年前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研究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快乐"。要求我们要像节约粮食一样节约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减下的学业负担则需要教师来承担,因此,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法研究,在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要想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大功夫。大家都知道,美术教学的目的是:第一,欣赏人类的文明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视觉艺术建立学生愈多元文化间的交流,愈作品的交流;第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懂得什么是最好的艺术作品,什么是不好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与其它的学科不同,因而它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而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较为丰富的美术知识呢,这就是我们要努力探索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美术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运用这种方法,老师上来就讲线条、色彩、造型,讲完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练习绘画。但是,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能画出比较出色的画来,或者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画家,而是通过教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美的能力,为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做准备。给学生讲美术,首先,应从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开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对美的共鸣。第二,对于给学生提供的经典作品,教师要结合作品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一是学习用视觉分析一件艺术品的方法——上课开始时多给学生看画的时间,根据学过的美术知识并以这幅画为中心,就其色彩、构图、点线面的运用等艺术语言展开讨论;二是从作者的生平、作画意图、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方面提问;三是从学生的角度讨论,作为观众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四是展开较深入的关于作品的历史环境方面的讨论。例如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宗教、艺术观点等。对学生提出的见解,我们做老师的要问他为什么这么想,我们要把每个学生的讨论发言记录下来,并做整理,使学生有正式表达的感受。四是美术欣赏要引导学生就一幅具体的画进行欣赏,懂得这幅画的特点。经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在 对艺术作品的玩味、领略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所领悟,做到了"明道"(明白了人生之道)、"正身"(严格的正派做人)。那么对于真正的艺术也就真正体味到"个中三味"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激起了他们学生美术课程的浓厚兴趣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美术欣赏引导学生从艺术的内在规律去寻找产生美的根源,认识艺术语言(点线面、色彩、构图、肌理、空间等)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而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渴望将自己对美的感受表达出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做了探索:第一,采用了联想——创作教学法。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构思构图训练,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由于有美术欣赏的引导,学生能合情合理的运用点线面、色彩、构图、肌理等这些绘画语言来组织自己的画面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在绘画的表现方式上,鼓励学生要多尝试,一旦掌握了,就可以做新的探求。人们对美术的印象往往就是绘画,就是用笔在纸上画画,其实美术的范围很广: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都属于美术,就是绘画也不仅仅是用笔在纸上画,只要能非常美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完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用任何方法去创作。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用多种表现形式:黑白、水粉、拼贴、镶嵌等去组织画面,产生风格各异的效果。第三,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废品艺术的作用不可小觑。废品成为废品以前是有生命力的,当它被丢弃以后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把它作为艺术品以后,就又变成了有生命力的东西。我要求学生多观察废品,发现它们身上存在的美,展开联想,用废品创作艺术品。实践证明,这个做法很吸引学生,学生们用废弃的洗发水瓶做出了形态各异的既美观又适用的人形笔筒;用牙膏盒做成龙舟;用废漆皮线做成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用铅笔刨花拼贴出优美的舞蹈女郎……赋予废品生命力的艺术教育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艺术语言表达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业讲评的美术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业讲评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当堂评价。一般采用展览的形式选择10幅左右的学生作业,陈列在讲台上,学生分组讨论后对这些作业做成评价,教师最后再做出补充性评价。讲评要充分发挥民主,教师讲评应以激励为主,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业同时,也会对自己的作业评价,久而久之,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批评与自我改正的品质有独特的作用。一学期还可以举办一次书画展览,从学生的作业中挑选出几十幅优秀作业,放置在橱窗里,让大家观摩,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这些作业变成了作品,他们也便成了画家,这对他们的鼓励是非常大的,他们学画的兴趣会更浓,他们的进步也就会更快。

综上所述,貌似教学应成为学生心灵与文化学习经验的表现,不仅仅是掌握一点点貌似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而欣赏美,创造美是人的文化素养的高层次体现。美术教育就是使艺术渗入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成为有着高度文明素养的人,他们的绘画生平也就蒸蒸日上了。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之我见 下一篇:语文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