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下体育专业“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4-14 09:04:35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下体育专业“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结合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与特点,指出实践教学应以促进知识技能转化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渗透创新创业活动元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旨在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体育专业 健身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53号)等文件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以创新创业型教育工作为切入点,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随在高校得到多元性的建设与发展,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将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服务业发展分析

(一)政府对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制定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取消限制体育消费繁荣的政策,为体育消费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重要推动作用。我国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不断加大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制定,2010-2012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十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转型,体育作为一个对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新兴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密集出台体育产业振兴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仅2014年一年之内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就出台了七项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分别是《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的通知》、《关于印发“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的通知》等,2015年,政府又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具体方案》。

(二)中国体育服务业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人口学角度来看,体育消费旺盛年龄(30-50岁)人群未来十年处于高峰期;其次,我国人均GDP在2008年首次超过3000美元,为体育消费旺盛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从800美元跃升到3000美元将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居民消费更新换代、休闲娱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也显著低于美欧日韩等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我们预计,2025年到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3.55万亿人民币,较目前尚有近10倍的增长空间。而且随着体育消费的增长和政策的松绑,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

二、体育专业“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满足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目标是指依据专业人才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制订的符合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具有引导作用;内容是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具有受动作用;管理是指管理机构、人员、制度、手段和评价指标,具有调控作用;保障是指技术设施、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等条件,具有影响作用。校内体育实习,由教师统一安排,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内容,进行统一管理评价,并有相对充足的场地、器材与学校资源。

(二)“校内体育健身服务”实践教学有比较优良的校内创业环境

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及周边的居民,这些人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足。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我国体育界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教学、科研、训练、健身指导等方面集聚了一流人才。另外,高校拥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据统计全国约67%的体育场馆属于教育系统,其中约70%的高标准场馆属于高校。比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还有大量的图书资料、档案。这些都能为需要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指导,高校体育事业在产业化道路上应该走得更快一些。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竞赛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高校体育科研部门可以提供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一些有传统优势项目的高校,还可以运用该项目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刘振忠,段斌,李继东.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37-41.

[2] 赵美环.高校体育产业化对全民健身的作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5-96.

上一篇:把握景气周期反转挖掘转型成功模式 下一篇:辣椒叶片主要病害的分类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