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北方园林的设计与布局

时间:2022-04-14 08:08:45

浅析我国北方园林的设计与布局

摘要: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本文结合北方的实际特点,从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及布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北方园林 人文精神 特点

一、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

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有两个相辅相成的主流,一是齐鲁文化,二是燕赵文化,它们都是周朝封国后形成的相对完整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现存的古典园林众多,如颐和园、圆明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西苑三海、景山、什刹海、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乐家花园、处、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达园、避暑山庄、古莲花池、铁山园、因园、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百脉泉、偶园、十笏园、蓬莱阁等。

齐鲁北傍燕辽,南依黄淮,西峙泰岱,东临大海,齐鲁的史前文化为东夷文化,亦当地土族文化,东夷人的鸟崇拜一直延续至商代,上古之大庭氏、伏羲氏、神农氏、太昊、少昊、颛顼、尧、舜等兴起于此。东夷文化的鸟崇拜是山东及至江南鸟头屋脊的直接根源。周公封鲁,派儿子伯禽前往治理,伯禽“变其俗,革其礼”,成为周礼的最后堡垒;吕尚封齐,“因其俗,简其礼”,齐国最终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周公尚文制礼,吕尚重武强兵,使两国显出差异。齐国尚武游斗、开放豁达,鲁国迂腐保守、稳重持久,在两国交往和互补融合中形成雄厚沉稳的齐鲁文化。鲁国以孔子、孟子、曾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以至东南亚都影响深刻,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园林是众所周知的。齐国以吕尚、孙膑、司马穰苴、孙武为代表的武家文化对中国武学影响至深,但武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只能从园林形式、游乐态度等观照。在齐国园林中,善于借鉴江南园林的成就,学习江南园林以水为中心的布局形式。鲁国园林则保持儒家正统,以轴线、后花园、对称为特点,正是鲁国中心、等级、中庸、前朝后寝的观念。齐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海上三神山传说,使无数皇家帝胄为之倾倒,从而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

燕、赵、中山三国,在封国时代因兵家之争而酿起一股浓烈的慷慨悲壮之风,又因匈奴、蒙古、金国的威胁而产生了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史志时代(秦以后)民族大融合而显出强悍性格。后来金、元、明、清定都于燕而成为主流文化。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举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锋并交融的有力证据,金、元、清三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稳固的少数民族关系是汉朝所不能比拟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园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成片帐篷、骑马射箭场所、密宗寺院、长城关隘等景观入园是汉园所没有的。

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钓台、金台、阑马台、仙台,赵国的聚(此字加草字头)台都是崇山文化的代表作。另外,燕国的禅台、黄金台,赵国的野台、丛台等,都是实用兼游乐的居式园林,丛台至今犹存。燕国的碣石宫、赵国的赵圃亦是东周时期有名的园林。

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想流行之后,在台周或山周环水,演变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仑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莱崇拜(指东海仙山崇拜)在燕赵园林的发展中表现较为突出。直至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池三山仍十分明显。

金代以北京为中都,在如今西苑位置凿太液池,堆琼华岛和瀛屿。元以北京为大都,在西苑位置堆三山,名圆坻、万岁山、屏山。明清两代在西苑承袭旧制,清代在颐和园创作大小三山,在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堆三岛,成为一池三山的巨制。

明初园林因朱元璋提倡低薪廉政,园林建设较少,在张居正改革之后,全国园林建设铺陈开来。到了清朝,从康熙开始,南巡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纷纷增建行宫,大凡行宫都有花园,作为行宫的花园,既有当地特色,又带有皇帝喜好的北方园林风格,扬州瘦西湖的白塔、五亭桥也在一夜之间落成。在巡幸过程中,江南园林得到皇家的极大认同,狮子林、瞻园、烟雨楼、天一阁、金山等名园被当场绘图,带回宫中,复建为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文园狮子林,圆明园中的西湖十景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写照,狮子林被仿写四次之多。

二、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前朝后寝,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居在前、游在后,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在南面入口处,颐和园的宫殿区在东面入口处。此等布局直接受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一致。

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园林的轴线与宫殿和住宅的轴线一致,成为宅区轴线的延伸。中轴线上置最重要的大门、厅堂、宫殿、甬道、水池,无论大小园林都是如此,其中以颐和园轴线最为壮观,从昆明湖上的凤凰墩开始,到南湖岛,到万寿山的牌坊、排云殿、佛香阁、须弥灵境、牌坊、石拱桥、北大门,既可以从岛上观,亦可以从山上观,气象不同。慈宁宫花园、乐家花园、恭王府花园、景山都是一条轴线,而有些园林则用多条轴线,如御花园有中、东、西三轴,在建福宫花园有东西二轴,圆明园则多条复合。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北方园林的一池三山主要表现于皇家园林之中,如金、元、明、清四朝在西苑三海景点创作,一海一山,南北一线,成一池三山之制。颐和园有大小三山,大三山是:南湖岛、藻鉴堂、冶镜阁,小三山是:凤凰墩、知春亭、小西泠。当然,一池三山思想在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则演化为一池一山、一池二山或一池多山,与私家没有绝对权力有关,对于生命的把握不如皇家至高无上,大臣生命的存在有时不过皇帝的一句戏言,老百姓的生死更是无足轻重。在园林中凿一池堆一岛,就大呼蓬莱瀛洲,赞叹不止。

三、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上一篇:浅述如何消除公路质量隐患 下一篇:论高层建筑静压管桩的后压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