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及运行效果

时间:2022-04-14 10:04:24

东川区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及运行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产科急救工作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东川区非常重视产科急救网络建设。通过对近4年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前3位死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死亡人数的70%以上,为减少以上原因的死亡,2006年东川区又重新制定了《抢救危急重症孕产妇出诊转诊任务的通知》,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区的产科急救网络。经过全区卫生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共同努力,“降消”项目实施前,199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49.28/10万,项目实施后,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孕产妇死亡率为99.57/10万,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使昆明市东川区历史上首次突破了零死亡,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69.9/10万,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1.62/10万。现将我区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及运行效果报告如下。

1产科急救网络建设

建立产科急救指挥小组:产科急救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由分管领导副区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急救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产科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制定对策、措施及预案,负责产科急救的日常工作。

2建立产科急救救援组织

2.1 院内产科急救小组

全区所有开展产科的区级医疗保健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产科急救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妇产科、内科、检验、麻醉、药剂等相关科室技术骨干组成,主要承担院内一般危重病人的抢救。

2.2 区级产科急救点

承担全区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出诊、抢救,孕产妇死亡评审,参与制定和修订产科急救预案和技术方案,对全区产科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急救水平。

2.3 危重病人急救单位

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直接转送昆明市医院。

3呼救和转诊

原则上产科急救实行村、乡、区级呼救和转诊、危重情况可实行跨级呼救和转诊,直接转送到具有综合抢救实力的医疗机构,确保产科急救快速、准确有效。基层筛查出的重症、疑难病人及妊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妊娠合并传染病直接上转到有相关处理能力的市级医院进行抢救。

3.1 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和转诊

对发生在乡镇卫生院的危急孕产妇立即组织院内急救小组成员抢救,并向院领导报告,如卫生院无能力抢救,立即向区级产科急救点呼救。

3.2 区级产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急救点接到呼救后立即提出处理意见。是否上转或者组织区级相应学科技术骨干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对不能处理的危重病人,派出救护车接到区级产科急救点进行抢救。对无救护车的边远山区进行两送接送的方法接到区级急救点进行抢救。

3.3 市级产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对区级无能力抢救的危重病人,直接转送到市级医院进行抢救。

4产科急救保障措施

①全区孕产妇14周以前由区保健中心或者卫生院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孕妇人手一册,围产本上公布呼救电话,对筛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上报到区妇幼保健中中心基层科进行系统管理。②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公布呼救、转诊的电话号码,对遇到的危急情况怎样进行呼救和转诊。③组织专家对县乡村产科执业人员进行产科急救与呼救的培训,使之提高呼救转诊的能力。④认真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请市级的产科专家进行每年2次的死亡评审工作。区、乡两级急救小组领导、院长、成员参加评审,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抢救转诊能力。⑤“降消”项目资金的投入,保障了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争取了区财政对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生活费用的补助。⑥市级妇产科急救中心的支持。

5主要成效

①卫生行政部门参与产科急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工作的实施。②分工明确,使管理和转诊落到实处,产科急救的“绿色”通道做到了快速、准确、有效,使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③充分利用了产科急救人才和资源,让危重孕产妇得到最好的救治,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6建议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各部门的支持,产科急救和呼救的及时,在降低孕产妇死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川区近年来对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和运行作了多次的修正,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通过各种渠道,加大高危孕产妇呼救和转诊的宣传力度,加强产科急救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层层落实责任,急取经费投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才能保障这项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效降低因医疗延误而引起的孕产妇死亡。

上一篇: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下一篇: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