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花生生产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6-11 03:57:03

东川区花生生产现状与对策

摘要:花生是东川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花生产量随着花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由于气候干燥、无灌溉条件,品种退化严重和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我区花生生产和发展。只有加大经费投入;通过试验、示范,选择高产、抗病的花生新品种,推广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对花生良种、地膜采取补贴措施;增加对花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才能确保花生生产稳步提高。

关键词:花生生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20-1

1 东川区花生生产现状

东川区境内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地方特产之一。主要栽培在海拔700-1800米的河谷区和半山区。1950年前,主要品种为蔓生型大花生、半匍匐型胭脂花生。1960年后,引进直立型花生新品种,扩大了种植面积。1980年后,经过1985-1987年,参加云南省花生品种区域性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合我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花生新品种“粤油187”,平均亩产200-350千克,产量比对照增产38.7%,此后全区开始推广种植。1990年后,全面推广“粤油187”,花生单产不断提高,1994年,经原东川市科委组织专家对花生新品种“粤油187”推广课题进行验收,平均亩产274千克。2000年后,由于没有花生新品种试验,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没有正常开展。“粤油187”退化严重,花生产量下降,2009年全区种植花生6556亩,平均亩产112千克,总产734.2吨。

东川区花生产量随着花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2 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

2.1 有利因素

(1)花生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价格比较高,所以具有单位规模的效率优势。相同条件下大豆和绿豆等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花生相对较高。花生的平均含油量为51.3%,已培育出含油量超过62%的体系,潜力较大。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3倍或者油菜籽的2倍。那么以大豆油和棕榈油等大宗油脂相比,花生油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富含维生素,营养保健价值高。(2)花生也是一个特色的食品和重要的蛋白质来源。(3)花生的适应范围比较广,耐旱、耐瘠,对于改良土壤有促进的作用。(4)具有适合的土壤条件。按照东川区经济作物区划和土壤普查资料,我区花生主产区铜都镇的块河、龙洞、梨坪等村委会具有最适宜种花生的微偏酸性沙壤土,pH6.3,有机质2.27%,碱解氮123.2ppm,速效磷5.3ppm,速效钾235.4ppm,属氮、钾丰富,严重缺磷的土地。这种土壤通透性好,花生根系发达,结瘤多;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荚果发育,花生果壳光洁,果形大,质量好,商品价值高。适宜花生根瘤菌繁育的pH为5.8至6.2,适于花生对磷肥吸收利用的pH为5.5至7.0,6.5时最为有效。(5)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花生是我区特产之一,具有固定的种植区域和较高的消费群体。从种植方面来讲,目前的种植区域是花生种植的最佳区域,无论是产量和农户的种植方式都是东川区条件最好的。从花生的固定消费人群对花生的需求来看,2020年需求量增加20%以上才能满足基本需求,所以增长的空间应该是比较大的。

2.2 制约因素

(1)气候干燥、无灌溉条件。据东川区气象资料:东川年平均降雨700.5mm,干燥度2.52,平均气温20.2℃。花生种植在基本无灌水条件的山坡地,工程型缺水和气象型干旱是严重影响我区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2)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下降。东川区大面积种植的“粤油187”是1985年参加云南省花生区域性品种比较试验时引进的,25年来,其高产特性退化严重,产量下降。(3)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的发展。由于经费投入不足,25年来,东川区没有进行花生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基本停止,严重制约了花生生产和发展。

3 对策

(1)按照东川经济作物区划,针对铜都镇的花生生产中心面积规模大、经济效益较高、生产分布区域较集中的情况,建议加大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经费的支持力度。通过试验选择增产10%以上,抗病抗逆性强,的花生新品种。(2)通过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花生的单产水平提高20%。(3)对花生良种、地膜采取补贴措施,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4)重点增加对花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在条件较好的花生主产区:铜都镇块河、龙洞、梨坪三个村委会,完善兴利水沟配套工程建设,使兴利水沟充分发挥作用;在没有灌溉沟渠的地区修建小型水窖,储水抗旱。同时,做好坡改台工作。

4 结论

花生是我区具有较好种植效益的经济作物。针对花生生产发展中的问题,要重点支持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建设力度;实施花生良种补贴扶持和坡改台,是促进我区花生生产快速发展的关键政策与技术措施。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科技推广力度,确保花生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东川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东川市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2).

[2]东川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R].东川市综合农业区划, 1989.

[3]廖伯寿.中国花生现状与对策[OL].www.省略,农博网.

作者简介:王凤明(1963-),就职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农科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上一篇: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在农业 下一篇:锻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联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