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东川区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时间:2022-04-23 01:35:27

2001~东川区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3-0117-03

【摘要】目的:掌握东川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东川区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3.48‰、16.93‰、13.93‰、9.38‰、15.33‰、12.20‰和9.79‰,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胎儿因素、新生儿因素、母亲因素和出生缺陷是该期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的孕产妇中,有70.95%未纳入孕产妇系统管理,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死因;干预措施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水平和妇幼保健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动态变化及接受产前检查的情况,本文对2001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东川区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和对象

1.1.1 监测范围:东川区所辖8个乡镇。

1.1.2 监测对象:东川区辖区内所有妊娠足28w至出生后7d内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包括活产、死胎及死产。

1.1.3 围产儿死亡:指妊娠满28w(或出生体重达1000g及以上)至出生后7d内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即包括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

1.2 方法:按照《昆明市东川区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填报的本院发生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乡村医生负责填报除以上分娩医院发生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区妇幼保健院负责收集、审核并汇总上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码),死亡原因根据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死后推断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率及构成比:从表1可见,2001~2007年间,东川区围产儿总数为22777例,死亡296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00‰,2001~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3.48‰、16.93‰、13.93‰、9.38‰、15.33‰、12.20‰和9.79‰,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死胎78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6.35%,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93‰上升到2007年的5.60‰,上升了65.54个百分点;死产71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3.99%,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4.85‰下降到2007年的0.70‰,下降了85.57个百分点;早期新生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29.0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37.50‰下降为2007年的35.71‰,下降了4.77个百分点。

2.2 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顺位:从表2可见,胎儿因素、新生儿因素、母亲因素和出生缺陷是该期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91.89%;其中胎儿宫内窘迫(66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55例)、出生窒息(43例)、胎位异常(26例)、先天畸形(18例)为前五位死因,占围产儿死亡的70.27%。死胎的主要因素是胎儿因素(45例)和母亲因素(15例),两者占死胎总数的76.92%;死产原因以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居多;早期新生儿死亡因素主要为新生儿因素和胎儿因素,占早期新生儿死亡总数的78.23%。

2.3 围产儿死亡与产前检查的关系:从表3可见,在围产儿死亡中,接受5次以上(含5次)的孕产妇仅占29.05%,未接受产检或产检次数少于5次的占70.95%,P

3 讨论

3.1 围产儿死亡率:2001~2007年东川区围产儿年均死亡率为13.00‰,围产儿死亡率从2001年的13.48‰下降为2007年的9.79‰,下降了27.37个百分点。原因在于:①健全全区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产妇的管理。②加强产科与儿科、临床与保健的合作,严格执行三级转诊制度,提高高危儿的抢救与管理水平。③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推广产科和儿科的适宜技术,如:产程图、新生儿窒息复苏等。④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并通过政府行为使之真正落到实处所取得的成效。

3.2 围产儿死亡分类:死胎逐年增加的原因为:①遗传因素:由于2003年全国取消了强制性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的第一道防线被削弱,一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致畸作用,没有通过孕前早期宣教而得以重视,无法在孕前排除遗传因素造成的死胎、畸胎。②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各种辐射、药物的滥用以及环境污染,均给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③个人因素:孕妇不注重孕前、孕期保健,未按要求进行孕前、孕期检查,无法预防与及时发现死胎。因此,在目前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开展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孕前、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各种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分别为85.57、4.77个百分点,说明在新生儿和产程的处理及把握上较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3.3 死因:通过对围产儿各种死亡因素的分析,究其原因可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孕产期相关知识匮乏,观念陈旧,尤其是农村人口,加上所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定期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无定期产检甚至无产检史、在家分娩的比例高,以至于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这是围产儿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一些基层妇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对围产期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认识不足,处理不到位。③孕产妇保健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④经济水平较低、交通不方便也是一部分人,尤其是居住在山区的人口不产检或定期产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3.4 干预措施:了解围产儿死亡率及其死因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死亡率,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我区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还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3.4.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处方、孕妇学校等多种方式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使人人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会孕妇及家庭成员自我监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若有异常情况,能及时识别、及早到医院就医,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4.2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严格按照《昆明市高危孕产妇管理方案》的要求,对筛查出的高危妊娠者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做好转诊,积极治疗妊娠合并者和并发症,并实行定点治疗和分娩,有利于进行重点监护,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3.4.3 继续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严格产程监护和把握剖宫产时机。同时,加强产科及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重视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3.4.4 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要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特别是网底建设,提高妇幼保健者自身素质,切实履行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总之,围产儿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往往是多原因的,除了文中提到的生物学的原因外,还与诸多的社会因素有关,如:性别、母亲年龄及胎次、社会阶层、吸烟及饮酒、婚姻情况和生育间隔等,但随着围产期保健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及儿科的通力协作,我区围产儿死亡率正逐渐降低。

[收稿 2008-12-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实施单病种成本核算 促进医院管理 下一篇:定喘汤加减治疗哮喘发作期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