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川区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19 10:16:50

浅析东川区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文章介绍了东川区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就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促进东川区农村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东川区农村沼气;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27-1

1 沼气池建设现状

在中央富民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川区农业局采取有力措施,先后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省市级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等,截止到2011年,累计投入沼气池建设资金2320.98万元,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0655口(其中:曲流布料A型沼气池13998口,国债项目建设“一池三改”6108套,退耕还林建设项目609口),推动了我区沼气池建设的快速发展;完成养殖小区沼气工程项目3个;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43个;一座500立方米的大中型沼气池正在建设中,全区的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2 主要成效

2.1 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一口6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438立方米左右,基本能满足农村4-5口人常年的生活用能,可节约煤电费用开支900元左右;年产沼液沼渣8吨左右,可减少30%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节约农药、化肥开支200余元,同时,施用沼液沼肥可防治或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成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有效措施之一。

2.2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项目实施,使人畜粪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解决了农村生活和生产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脏、乱、差”状况得到改善,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口6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438立方米左右,每年可替代薪炭柴2吨(相当于标准煤0.61吨),保护林地3.5亩,减少水土流失2立方米,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吨。按全区20655户沼气池计算,年可减少薪炭柴消耗4.13万吨,相当于替代标准煤2.5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3万吨,不但实现了节能减排,而且有效改善了东川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境况。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实际使用率低

从调研的情况看,实际使用率只有约62%。一是由于受市场的影响,养殖效益不明显,部分沼气池用户没有发展养殖业,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影响了沼气的正常使用;二是由于部分群众修好沼气池后,长期外出务工,沼气池处于闲置状态;三是有的建池农户不懂得基本维护常识,造成人为损坏,出现一些小毛病也不能及时维修,最后闲置设备。

3.2 沼气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沼气综合利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发挥。目前农民对沼气的综合利用知识和技术欠缺,认识不到位,大部分用户只停留在解决燃料问题上,沼渣沼液利用率不高,综合利用效益未发挥出来。

3.3 后续管理薄弱

对沼气技术的使用与普及、设备的维修等后续服务缺乏通盘考虑和有序组织;因管护人员技术培训不到位、收入无保障、队伍不稳定而使沼气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后续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4 发展对策

4.1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好实际使用率低的问题

要整合养殖项目,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达到既促民富又利用沼气的目的;要将项目安排给那些能稳下来、安得下心、长期居住的群众修建,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要切实强化维修服务,加强对沼气池用户的技术培训,确保建成的沼气池真正投入使用。

4.2 坚持注重实效、讲求效益,切实解决好综合利用较差的问题

要积极引导沼气用户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抓好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示范村、示范户培育,发展“猪—沼—果、菜-粮”等农业生态模式,把推广沼气池建设与养殖、种植结合起来,全面推广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

4.3 坚持强化服务、建管并重,切实解决好后续管理薄弱的问题

要切实加大对沼气池维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村级后续服务网点建设力度,确保后续服务有点、有人、有物;要把技术培训作为农村沼气池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要建管并重,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作者简介:陈莉(1978-),女,专科学历,就职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监测站,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上一篇:农产品增值税虚增进项税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农村财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