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时间:2022-04-13 05:01:15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摘 要 总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关系,并重点提出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11-02

1 引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高校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使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应以人才的创新及实践能力为主。然而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力整体不足和区域间创新禀赋差异较大是阻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重要因素。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是稳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理论性和政策性命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亟待突破的发展难题。因此,要清楚地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追根溯源,从根本上寻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路。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关性

党的十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及信息化道路,推进我国四化同步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为进一步激发我国创新活力提供指导。创新的重点在人才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又在学校。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明显不适应企业及社会实际需求,工作适应能力不强,与国家及企业所需的人才不相适应。因此,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今后高校的工作重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这种实际情况,必然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不一致是阻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各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与该专业不相关或者是相关性极小的课程,这样就很难突出某一专业的自身特色;二是专业方向定位模糊,使得同系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相似性,其差异只表现在学制及某些科目的课时安排上;三是专业理论课过多,而实用性、实践性课程较少,甚至是空缺,具有研究性或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课程更是几乎不存在。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的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匮乏,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验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没有得到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所以,实验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条件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

实践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尽管各大高校都在努力投身于教育体制改革中,但是缺乏同步对实践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因为现行的实践管理制度并没有对指导教师职责等进行明确规定,造成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承担过大的风险与责任,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努力,很多教师由于考虑到自身承担的责任,而不愿意在专业特色实践工作上去深入思考与实施。

3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现在大多数高校招生都是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以试卷成绩为唯一标准来选拔学生,这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灵活性存在明显的偏差。高校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形成适合不同类型学生、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未来的高校招生应当以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多样化为标准进行考核与选拔。可以在不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对某一方面成绩较为突出,或者是具备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特殊招生机制,为具备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招生制度的改革为前提。同时,高校其他方面的改革也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带来更多新的课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下,高校招生要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而不断进行改革,从而使二者达到协调统一的程度。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而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是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法与学法两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从教法上来看,要改革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及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实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真正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同时,还应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教学工具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实践操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未来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而在考核方面也应改变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现状,而是将出勤率、课堂发言及社会实践等与笔试成绩相结合,从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其次,从学法上来看,应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而是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建立网络平台、专业科研兴趣小组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自由驾驭其所学知识,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加大实验实践教学资源支持力度 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是影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当前高校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就必须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资金力度。具体来讲,一是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实验实践资源的支持;二是高校积极投资实验室及实践教学,为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完善教学实践管理制度 教学实践管理制度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带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时责任过大问题,在教学实践管理制度中明确实践指导教师的权责,才可以让教师放心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并从心理上乐于开设实验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真正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4 结论

综上所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又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机遇。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相关性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新、加大实验实践教学资源支持力度以及完善教学实践管理制度四方面,提出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吴锋刚,沈克慧.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6):48-52.

[3]吴绍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0(2):31-34.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中学体育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