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之我见

时间:2022-04-13 04:25:12

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之我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不断涌现,信息技术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地不断涌现,信息技术教学不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归纳一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研究不够,对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把握不够,课堂上讲得多、拓展深,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2)经验缺乏,教学目标不清晰,任务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课堂参与度低。(3)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思想落后,采取“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讲得多,练得少,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缺乏“自主、探究、合作”,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现象,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围绕教学内容,结合认知理论,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信息世界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活动,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技能。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积极探索、展示自我的空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智力、个性、特长、技能等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去实施教学,更不能采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现状,认清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依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学内容应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便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现象,势必会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去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鼓励他们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教师要督促他们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与爱好,不断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安排一些层次不同、类别不同的实践操作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技能实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吃得饱”“吃得好”。

三、注重实践,精讲精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较强,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尽可能地做到“精讲精练”,把更多独立思考、自主合作、上机实践的时间让给学生。我们要对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操作难点要“精讲”。同时,对一些浅显、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我们可以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我们还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新颖性的上机操作练习题,让学生“精练”。如果教师仍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削弱了学生自学能力,让原本生动而有趣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长此下去,学生将会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

教师应注重课堂实践、精讲精练,坚持手脑并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与转化,从而达到建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互帮互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为主这一特点,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做了多次的尝试,感觉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很适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我们的合作学习具体通常是由四个知识水平不同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包括: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兼任组长,不但担当起协调本小组课堂活动的重任,而且还肩负帮助差生转化的重任。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小组内成员都很投入,差生由于得到优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学习进步很大;中等生在活动中协助组长帮助差生,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也在不断提高;优生在活动中帮助别人,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气氛,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更好发展的目的。

五、以人为本,互尊互爱,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同,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师生之间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实属正常现象。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平等地等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积极肯定、激励性的评价;课外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倾注积极向上的情感,多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排忧解难,逐渐地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

实践证明,只有以人为本,创设一个互尊互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建立起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才是最高效的、最优化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地去实践、去探索,不断地去发现、去创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就一定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参考文献:

1.田陆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多维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12期

2.李鸿鹄,《浅析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2期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怎样提高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语言素质 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