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政治课中德育的有效融入

时间:2022-07-10 07:16:03

例谈政治课中德育的有效融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定意义上讲,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已制定了“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的战略。所谓“人才”,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东汉哲学家王符认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答。”可见,人才必须德才兼备,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指圣贤之道或人之为人的根本准则,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原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政治课在德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政治课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德育,提高政治课的德育效率?如果只是为德育而德育,只是空洞的说教,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操作不当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政治课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把德育和政治课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感觉不到教师在说教,而且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做事情时就应该这么做。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既知晓国家的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又熟悉教材的理论内容,以及可用以进行德育的最明朗最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点。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与国情及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连的知识点。比如,《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时代的劳动者》《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等内容,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又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成长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若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就既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甚至震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及今后的生活奠定好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并深有感触。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内容时,首先,明确这部分内容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中生来讲非常重要。能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短期内来看,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能否把父母给的生活费进行合理地支配,既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又有利于学习。从长远来看,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成长,避免误入歧途甚至影响到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认真阅读教材,查找相关的教参资料,明确编者编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思路,并且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在衣食学习等方面的消费情况。如在零钱有限时,是买一本自己喜爱的经典文学著作去欣赏,还是买一件自己心仪已久的衣服?在买衣服食品时,是根据什么购买,是自己的生活需要还是看见其他同学买自己也跟着买?对不用的书籍、衣服、废旧电池等是怎么处理的?家庭的收入状况、家庭成员、自己每月的生活费等等。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共性的。那么,这些问题就是在课堂中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采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既可完成知识目标,又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经过多种方式的比较,觉得创造一种现实的情境,即把现实搬到课堂中,是最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于是,利用调查的结果及反映出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剧。剧中的主题就是发现的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如设计了一个学生因为要购买一双价格不菲的名牌运动鞋和家长交流的情景,家境富裕的、普通的、较困难的,他们的对话过程及结果,让学生们思考,面对这一问题,会怎么做?如何看待穿名牌和穿普通衣服的同学?再比如还设计了一个情境就是一群学生正围在一个桌子旁,中间堆着一个大大的蛋糕,周围是各种各样的饮料等,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思考:“你如何看待中学生过生日请客吃饭这种现象,你过生日时打算怎么办?”我通过情景剧把现实中的问题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了学生思考的欲望。经过思考,讨论、辩论,学生最后一致同意了教材中的观点。这样不仅对教材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感,对这些内容就有了践行的动力。把枯燥的知识通过形象地阐释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那么,这些知识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会内化为一种信念支撑,支持着学生努力地去实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激发其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适当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欲望,就会产生强大的爆发力,“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就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虽不是最好、最有效的,但往往是独特的,可以引起教师还有其他同学的思考,这样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亲切感,对所得结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又能促进教师的学习进步,实现“教学相长”。既传授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轰轰烈烈地走形式,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实践中去感悟、去提升。“身教胜于言教”,用教师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学生,教师用精心准备、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区感染学生,把德育和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德育得到政治理论的支撑而丰满起来,让政治课堂因德育的融入而进一步升华和提高,让政治理论因德育得烘托而更加具有亲和力。学生在政治课堂中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而且学会做人,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新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下一篇:怎样提高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语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