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当好环境守门人

时间:2022-04-13 10:31:23

用心当好环境守门人

作为行业发展的后来者,他们凭借“强化科研支撑作用,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发展定位,很快在规划环评领域显示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良好声誉。

从事环境守门人的工作,他们牢牢谨记自己担负的职责,严格把关、精准定位,为政府的发展决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部门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人才队伍是根本”的理念,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起一个高素质、高绩效的环评技术服务团队。

如今,他们正快速成长,在行业中逐渐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

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政府组织的《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审查会上,广东省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环评工作对新区发展规划所起到的支撑作用。而完成这项环评工作的,就是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的环境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咨询中心”)。

该项目的环评工作,破解了云浮新区面临西江这个重要水源地的发展难题,实现了环评与规划的互动,有效地将环评结论纳入规划决策,真正为云浮新区解决了问题,起到了环评为社会经济服好务,促进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作用,也再一次彰显了咨询中心在规划环评上的高端水准。

2008年10月,环科院咨询中心正式成立,当时省内外的许多环评机构早已成立多年,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业务工作,都已经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咨询中心这个行业的后来者,显得有点单薄。“在一般项目的竞争上,我们没有明显优势,必须另走蹊径。”环科院院长叶向东早在咨询中心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思路。但发展道路该从何走起?分管咨询中心的副院长汪永红对此组织了多次探讨研究,在他们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环评工作已逐步从单纯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转向全方位、系统性地考虑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广东,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环境容量大为缩减,环评工作不能够再仅仅只是关注一般的项目,而应该统筹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地区的长远规划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基于这样的考虑,咨询中心很快确立了“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通过明确战略、规划环评等重点学科方向、构建高水平技术团队、开展规划环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及管理机制等相关研究及应用示范,提高解决环评领域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的综合能力,逐步走出一条由一般建设项目环评向战略、规划、区域和重大建设项目环评转变的坚实道路,实现各项环评业务的差异化发展。

目前,咨询中心每年的业务中,60%左右都涉及到规划环评,包括市级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环评,7个地级市矿产资源规划环评,湛江及东莞、深圳的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环评,广州和惠州内河港总体规划环评,韶关、云浮、惠州、河源以及潮州等5个地级市新区的规划环评在内的一批重点规划环评项目已经在咨询中心落户,为广东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让咨询中心在全省规划环评领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追求: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环评工作,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个可以挣大钱的工作。但是,作为为政府、为环保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及技术支撑的部门,咨询中心有着自己的坚持。在他们看来,效益虽然重要,但是质量才是灵魂,如何为环境守好门、为政府决策把好关,是他们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2008年,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广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编制的《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在报送省政府审批之前,需要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获得原广东省环保局的审查意见。项目经费有限,时间紧,但咨询中心秉承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宗旨,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该项目的环评工作。随后,咨询中心团队通过对全省水泥行业现状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对全省水泥行业发展提出了整改建议。该建议最终被纳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5月9日《印发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1〕26号)中,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实力的提升,近几年咨询中心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但他们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追求利益的层面,而是不断的提升自身水平,努力增强“内功”。

国际IAIA年会、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学术论坛,这些国际国内战略环评方面的顶级学术论坛,参会者多是国内外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但是人们总能发现咨询中心那些熟悉的身影。通过这些平台,咨询中心紧密掌握行业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扩展交流平台,创新科技思维。

此外,咨询中心还深刻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仅靠具体项目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研究、广东省实际相结合。为此,咨询中心联合国内规划环评研究的前沿机构(包括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和广东省相关机构(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积极开展广东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核心理论、关键技术与方法学体系研究,同时还研究建立“基于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战略环评技术方法、指标体系和实施框架研究与案例示范”的战略环评科技创新团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广东省实现“环保倒逼经济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发展:人才队伍是关键

如今,咨询中心的团队已经达到33人,其中70%以上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咨询中心副主任罗育池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师从水文地质学名师靳孟贵,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规划环评室业务副主任朱祉熹博士,是我国著名规划环评专家朱坦的得意弟子……,拥有如此多高层次技术人才,使得咨询中心逐步跻身于业内高端上流水平。

在一些人看来,环评工作人员并不需要具备太高的学历,环评报告书很多时候都可以按模板依葫芦画瓢。但是咨询中心主任李朝晖不这样认为,他说:“环评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果编制人员素质不高,又如何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因此,多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始终将人才队伍的培养放在咨询中心发展的重要位置,围绕重点领域和学科方向,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并定期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环评技术讲学和学术交流,同时创造各种机会让技术人员“走出去”参与培训学习,逐渐打造起了一支业务特色明显、专业配置齐全、掌握一定优势技术的环评技术服务团队。

难能可贵的是,这支团队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与高昂的斗志。环评工作有时很累,他们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班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很多人几乎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女孩子掉眼泪也是常有的事。勘察现场的时候,有时需要攀山,有时需要涉水,有时冒着烈日,有时在暴雨中前行。但是,他们学会了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乐趣,咨询中心综合室副主任莫蓁蓁就说:“到了山顶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特别是人烟越稀少的地方,风景越好;不管是海边、大江旁,小河边还是水库旁,总会有些新奇的发现,带来更平静的心境……”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这个团队始终充满活力、蓬勃向上。

团队建立起来,制度管理也要跟得上。目前,咨询中心以资源控制为基础,合同控制为核心,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为目标,廉洁控制为保障,打造全过程控制管理模式,实现环评业务精细化管理,让环评工作变得更规范,也有利于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咨询中心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管理逐步完善,在市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在行业内、在政府部门中更是积攒了良好的声誉。下一步,咨询中心将继续围绕战略、规划环评这一重点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研究,积极发展成“研究开发、案例示范、信息服务、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战略型环评机构,充分发挥环评(尤其是战略、规划环评)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上一篇:中广核首份《安全发展白皮书》 下一篇:“垃圾围城”很“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