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归因及相应对策

时间:2022-04-13 05:40:23

浅析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归因及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其中由会计规则执行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具体执行行为所导致的会计行为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组成内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避免的。本文针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根本原因,从不同角度对个体失真和群体性失真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人类有限性 个体失真 群众性失真 会计规则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会计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从微观分析,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公平、透明这一基本的市场规则,投资者和债权人不能获得所需要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真实信息,正确评估风险和进行投资及信贷决策;经营者据以决策,可能使企业陶醉于虚假的繁荣之中,忽视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丧失市场机会,影响企业发展。

一、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归因分析

在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将其区分为与个体心理或人格相关的因素和与个体所处的环境相关的因素两大类。前者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个体性失真(包括过失性失真和非过失性失真),后者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群体性失真。下面就针对这两大类原因进行分析:

(一)个体性的过失性失真

个体性的过失性失真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一种合理注意的义务,但是他没有尽到这种义务,而且其行为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了损害。这类过失通常可以分为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类。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由于当事人几种注意力的程度不够而没有意识到错误的存在。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错误。

过于自信则指当事人已经预见到错误可能存在而没有尽到检查核实的义务,认为自己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或根本不会犯错误。过于自信的过失程度以及由其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程度都比疏忽大意的高。

(二)个体性的非过失性失真

非过失性失真是指行为主体不必因其存在而受到责备的失真行为,它往往是会计规则执行者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下所无法左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通常将这种个体行为的动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具体到智力因素,可能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不足以对实际业务进行分析和判断,也可能是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使得会计规则执行者达不到不断适应新经济业务和经济现象的要求等。

具体到非智力因素,具体体现在:(1)根据经验得出的启发式规则可能导致信息加工出错。(2)信仰偏见和功能性固着会导致思维出错。(3)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受到迁移作用、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多方面因

(三)群体性的过失性失真

群体性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各种非人格性因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扭曲。这类失真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不以人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也不受某一部分作为行为个体而存在的会计规则执行者所左右。决定会计信息群体性失真的非人格因素包括所有会计规则执行者都要服从的会计规则、制约所有人行为的会计技术发展水平、以会计规则执行者所属集团的组织文化为特征的局部文化以及所有行为人都归属的整个社会文化等方面。

二、针对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要想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一)针对个体性的过失性失真行为

疏忽大意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过失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提高会计规则执行者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责任感。而对于过于自信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大监督力度和惩罚支出。

(二)针对个体性的非过失性失真行为

对于智力因素导致的非过失性失真,可以通过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加快会计规则执行者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来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化,从而降低出现此种失真行为的概率。而治理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非过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通过增加专家知识来消除启发式的负面影响,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2)通过提高培训与实际任务的相似性,增强在工作中运用新知识的行为动机,以及在组织中鼓励使用新知识来解决知识迁移的问题。(3)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地选拔与组织最适配的人选。

(三)针对群体性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治理群体性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会计规则和会计规则执行者两个角度展开。

(1)会计规则制定人员构成的改革。在会计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具有实务经验的人士参与决策,将会提高会计规则的可操作性。

(2)会计规则内部结构的调整。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是调整会计规则内部结构的一方面内容。其次,应强化会计规则指南的有效性。再次,应加强会计规则间的协调。

(3)增强会计规则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增强专业术语和非专业术语解释的明晰性、明确指代等,是提高会计规则信息传递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我国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联生.当代会计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孝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上一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及新构研究 下一篇: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