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专院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3 12:35:23

我国大专院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1.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1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大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但现有教学体制没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并不强。例如学校开展“网页设计大赛”,只有小部分学生水平较高、构思新颖,设计出出众的作品,但大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甚至不会按照流程制作一套完整的网页。这就表明了我们的教学存在问题,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会实际操作。

1.2教材没能跟上时代

计算机从产生至今时间较短,只有几十年,但发展速度很快,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这就给计算机所用教材带来一个严峻的问题,相关教材的编写速度赶不上知识更新速度,计算机内容每两至三年就全面更新一次,这就导致了理论严重脱离实践。教师所讲的知识大多数是旧的知识,这些知识面临淘汰,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新奇感,觉得它们对今后的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3没有合理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大部分计算机课程都运用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效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过快切换课件内容,没有突出重点难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机房都连接了因特网,可以方便地上网。在教学中,为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担心学生迷恋网络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使得教师不敢随便地使用网络资源,无法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2.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途径

2.1明确培养目标,选择合适教材

大专院校教材的选用曾偏向本科教材,理论性强但缺乏实用性、操作性。学生开始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来接触计算机各种专业知识的,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繁冗枯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是大专院校,不是要将学生们培养成为计算机领域内的尖端人才,而是让他们成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选择教材方面遵循“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原则,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以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比如对于应用软件多讲应用、多自学、多实践;网路方面,局域网与因特网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它们的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是重点内容。

2.2精简理论,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实训课时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上。有些教师认为上机是同学们自己的事,只要照实验书本操作即可,教师只等同学提问答疑。其实不是这样,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实验课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上机任务。期间教师应在同学之间来回穿梭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下课前开始检查作业,同时应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同学都会按时上机并完成作业,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知识的掌握。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角度考虑,实践教学还应与相应专业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结合程序员、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专业证书的获得进行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而且能获得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多种证书,既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而且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强化。

2.3加强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训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实训,可以建立多方面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训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学科知识,运用多种实验原理和测试手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步骤,以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大型实验。综合实训可以是某一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子系统的模块设计与开发,也可以是某个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可以提高检索信息、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系统需求分析以及寻求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但目前的大专院校中,这方面的训练太少或者安排综合实训的时间太短。其实,可以在第四、五学期,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安排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设计开发能力、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等。

2.4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闪光点。创新是21世纪人才的本质特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对于将来要在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发挥作用的大专院校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加强培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能力。如果每个人都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和有灵感的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那么社会必将获得好的发展。如果大专院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那么就会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5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打字比赛、编程比赛、排版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大都用黑板教学,板书时间长,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很低,对学生的五官刺激有限,教学效率也不高,特别是在讲授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或介绍图形化的窗口式软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应针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开发实用的多媒体CAI课件,运用形象的配音动画等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在多媒体教室和电化教室,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加快学生接受速度。另外,加快建设学校的校园网,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系统,也是势在必行。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课程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因此,教师的知识更新尤显突出。高职教师一般授课班级较多,在重复的教学中自身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一些新理论、新软件也缺乏时间去学习、进修。为此,有关部门应向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以保证计算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3.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是非常能体现时代特色的一门专业,我们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积累经验,建立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途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心理保健健康教育论文 下一篇:我国职校计算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