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体会

时间:2022-04-12 05:19:17

老年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1-0086-01

随着我国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病人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日益增多。老年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麻醉处理及术中管理要求较高。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6月在硬膜外麻醉下对58例老年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7~96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为Ⅱ~Ⅲ级。合并高血压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11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

1.2 麻醉与监测 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g。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术前尽量调控至稍高于正常的稳定范围内。麻醉开始前开放静脉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直接动脉压。采用迈瑞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有创动脉压。取侧卧位,选择L2~3椎间隙,采用旁人路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 cm。均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4 Id,观察5~10 min,测麻醉平面,如无全脊髓麻醉后,分次注入1.5%利多卡因4~15 ml,麻醉平面维持在T10以下,根据手术时间,每40~50分钟追加首次剂量的1/3~1/2。常规面罩吸氧,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血压的25%给予麻黄碱10~15 mg,并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必要时静滴多巴胺维持血压。手术行健侧卧位,上胸部下边放置腋垫,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PCA)镇痛,常规监护48 h,吸氧。

1.3 结果 手术时间50~120 min,除1例因硬膜外穿刺失败改全麻外,余57例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未使用辅助药。术中出血量400~1000 ml,输液1000~3000 ml,19例因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5例加用多巴胺维持血压。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小于90%,给予面罩手控辅助呼吸后升至98%,余均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完成手术。

2 讨论

本组病人均为老年人,最高96岁,由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术前心肺脑等脏器合并症多,心肺功能储备差,所以术前应做好麻醉前访视工作,尽可能准备充分,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必要时配合内科进行治疗,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老年人棘上韧带钙化,脊柱弯曲受限,老年性骨质增生及椎间盘退化常使椎间隙变窄,硬膜外穿刺较困难,选择椎间隙下1.5 cm处旁人路进针,较易成功,且术后腰痛发生率低。本组有1例患者因强直性脊椎炎穿刺失败改全麻:余均完成硬膜外穿刺。

对老年病人必须掌握少量多次注药的原则,防止阻滞平面过广导致低血压。有6例病人初次量仅8 ml,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老年人药效学的变化,使局麻药的作用强度和时间延长,硬膜外追加药的间隔时间应延长。在硬膜外注药30 min内较快速度输入500 ml乳酸林格氏液维持血压和心输出量,全髋置换术对组织的创伤大,出血较多,术中根据出血量、有创动脉监测及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可给予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及全血补充失血,维持血容量。在血压急剧下降或降至基础值2/3以下时,静注麻黄碱10~15 mg,必要时给予多巴胺静滴。

本组病人均采用健侧卧位,对潜在肺功能障碍患者易产生性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低氧血症,故麻醉过程中应持续低流量面罩吸氧,使SP02维持在95%以上。本组患者术中均未用辅助药,为避免镇静、镇痛药抑制呼吸。有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SPO2<90%,面罩吸氧手控辅助呼吸后升至98%。

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为加强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在人工假体置人前,常将骨粘合剂(骨水泥)填入骨髓腔内,在填充后可立即出现显著的低血压,甚至心搏骤停、死亡。可能原因是甲基丙烯酸酯(骨粘合剂)引起的直接血管扩张和(或)心肌抑制,空气、脂肪、骨髓进入静脉导致肺栓塞所致。所以麻醉期间要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及SPO2的变化,我们采用有创动脉监测。以反映瞬间血压变化。在填充骨粘合剂前要补足血容量,且将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以上,必要时应用升压药。要待骨水泥反应到成团阶段才填充,填充骨髓腔时应使接触面干燥无血,并将多余的粘合剂彻底清除。追加硬膜外药物至少应在填充骨粘合剂前30 min,尽量避免硬膜外给药引起血压下降与骨粘合剂的副作用相重叠。

另外,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降低40%,硬膜外留置导管行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肢的早期活动,从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上一篇: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法预防妇科腹部术后下肢... 下一篇:淄博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