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监督之我见

时间:2022-04-12 03:15:02

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如何按照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好对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工作,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新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讯问。在发现不应该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该规定赋予了公安机关释放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不需要经过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同意。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该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该规定同样赋予了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仍然不需要经过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同意就可以决定,只是通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即可。第九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该规定给予了被逮捕的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辩护人等随时都可以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同样赋予了公安机关接到变更强制措施的申请后在三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不需经过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同意。针对上述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如何按照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工作做好做扎实,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公安机关目前对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现状

公安机关对于重大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提请逮捕工作,都能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落实,有力地打击了犯罪,保证了刑事诉讼程序正常顺利地进行。对于一般的刑事案件的报捕工作,有时做得就不一定那么严格。其主要表现为:

1.对于一般刑事案件,有的公安机关没有认真考虑是否有逮捕的必要性,只要是构成刑事案件,将犯罪嫌疑人统统提请批准逮捕。在逮捕后继续侦查的过程中,随意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时有发生。

2.对于一些明知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不是积极调处矛盾,解决问题,而是采用提请批捕的方式将问题和社会矛盾推给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乘担办案风险。

3.对于有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公安机关有的将报请逮捕作为民事赔偿的一种手段,先将犯罪嫌疑人报请逮捕,给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心里上造成压力,以促进民事赔偿调解工作顺利进行。一旦赔偿到位,就变更强制措施。有的还把变更强制措施作为赔偿的谈判条件。

4.对于部分经济犯罪案件,因受经济利益驱动,有的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提请批捕,给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以震慑,造成心里压力,用以追缴脏款或为取保候审收取保证金做准备。实现了经济利益后,就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还有的把变更强制措施作为犯罪嫌疑人退脏的条件。

5.公安机关不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及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有的公安机关变更了强制措施后根本就不通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变更了强制措施不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就难以有效实施监督,这里面就有可能发生办关系案、办人情案、谋取经济利益以及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私放犯罪嫌疑人等违纪违法活动。

二、强化对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监督的手段

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能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防止因错捕造成严重后果,符合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如果滥用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就会造成犯罪嫌疑人逃跑、放纵犯罪、损害司法机关公信力等严重后果。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加强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力度,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公安机关对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现状,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对于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和深度。

1. 定期开展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专项检查。基层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部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对逮捕后还没有移送审查的案件进行一次检查,一方面是履行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的职权,审查对批准逮捕后的人继续羁押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就是检查公安机关对批准逮捕后的人是否变更了强制措施,变更强制措施的理由是否充分,防止公安机关滥用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杜绝公安机关利用变更强制措施的手段谋取小团体利益或徇情枉法、徇私枉法等。这样的专项检查规模不大,程序不复杂,组织起来容易,应当作为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年度工作安排的内容。

2.不定期进行对批准逮捕后的案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是向公安机关案件管理部门询问批准逮捕后的案件进展情况,了解被批准逮捕的人是否变更了强制措施,分析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二是向本院公诉部门了解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案件情况,掌握批准逮捕后的案件公安(上接第138页)

机关是否均提取了公诉。三是到看守所了解被批准逮捕的人在判决前是否仍然在押,有无被释放的问题。

3.要求公安机关按照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及时向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送达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新《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将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人民检察院的时间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应当就变更强制措施后通知人民检察院的时间作出规定,在该规定未出台前,人民检察院可与同级公安机关达成“三日以内(最长不要超过五日)公安机关书面形式通知人民检察院的协定。”通知的时间拖得越长,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的折扣就越大。

4.充分利用好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手段。对于公安机关在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存在的一般性的问题,检察机关可以采用口头纠正的方法予以纠正。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对于公安机关在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方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检察机关可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指出存在问题的现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建议公安机关自查自纠,自己解决不按《刑事诉讼法》规定随意变更强制措施、滥用变更强制措施权利的问题。对于公安机关利用变更强制措施手段,徇情枉法、徇私枉法、私放犯罪嫌疑人的渎职犯罪行为,检察机关要依法查处。

5.争取本级党委、人大的支持。人民检察院应当定期向同级党委、人大汇报侦查监督工作,主动争取同级党委、人大对侦查监督工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利用人大和政法委每年对司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的机会,将对公安机关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情况列为检查内容。还可以请示人大以本级人大的名义通过代表视察工作、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对公安机关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监督。

6.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滥用变更强制措施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后,如果公安机关不改正,发出的检察建议不被采讷,检察机关还可以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通过上级检察机关向发生违法行为公安机关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进行纠正。坚决遏制和纠正违法变更强制措施的行为发生,保障新《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保证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

(作者通讯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民检察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上一篇:树立与时俱进理念 推动学校管理发展 下一篇:例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