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发展研究分析

时间:2022-04-12 08:29:38

音乐产业发展研究分析

摘 要 音乐,在它诞生时,原本不是商品;但音乐商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音乐生活中的存在与流通,却又是我们今天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今天的音乐不光有高贵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无限的经济内涵,俨然已发展为一个对社会经济繁荣和人民精神文化满足影响深远的产业。

关键词 音乐商品 “经济人” 市场需求 商品化 产业化

在原始社会中,没有音乐商品的存在,它或许最简单的产生于创作冲动、情感需要和外界对情感的刺激,并且也只有体现着音乐的本质方面的最纯净、透明的东西,然而今天它之所以能通过具有某种现代意义的传播媒体或各种行业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并发展一个为某种物质利益、经济价值所左右的偌大产业,有着深刻的发展根源。本文将从音乐产业的产生萌芽、商品化经济对其改造影响、音乐名人卷入商品潮流化以及现代传媒力量的刺激作用来研究音乐产业的发展。

一、音乐产业的产生萌芽

当私有制出现的商品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交换已经有量化的尺度时,也许这个社会的人们就用模糊的“量”来衡量音乐了,人不仅是依赖自然、服从自然的“自然人”,更多的是充当追求某种谋生手段谋求某种利益的“经济人”、“利益人”角色,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举出了古代罗马著名歌唱家普罗佩尔提乌斯著的一卷《哀歌集》谱曲和8盎司鼻烟相交换的实例,这说明在商品社会发展早期,音乐作为艺术作品的物化形态已经具有某种价值,以音乐为业,以音乐换取生活资料,已成为当时社会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

而且随着19世纪西方城市中产阶级家庭购买钢琴的热潮,对乐谱的需求直线上升,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出版商开始大量出版各种歌谱、器乐谱及其改编普等,同时欧美新建交通运输网创造了各国市场,加快了供应。商业化的音乐会也增加了,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业余合唱团和铜管乐队,轻歌舞剧和综艺演出的需要日益增强都不一促进了新兴音乐产业经济的产生与蓬勃发展.

二、商品化经济对其改造影响

要成为高质优畅销的商品,要想提供让广大群众更为满意的服务,要想带动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必须能包装、包装好,以便成功“出售”,而商品化使音乐具有了资本特有的倾向,其一,音乐必须能牟利,市场经济是各个公司竞争最大利润以求生存,因为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已投入大笔的自己来参加这一竞争。其二,如同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音乐工业深深依靠共同的规则体系,现实世界没有所谓的“自由市场”,市场需要规范的法律、行为和行业“技术标准”。其三,商品化使音乐更像产品,可以在任何城市的商店里买到五花八门的品种,并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听赏。

经济在任何时代都同音乐形影不离,如阿达利所说“音乐进入商品交易,参与了资本与表演的发展和创造。音乐被高度崇拜为商品,成为我们整个社会进化的例证:将一种社会形式非仪式化,将音乐实践专门的‘产业化’,将其消费大众化,才是音乐的美好真谛。”

三、音乐名人卷入商品潮流化

《西方音乐史》文献有一段关于贝多芬“为了得到200英镑将三首四重奏、《科里奥兰曲》这首美丽的小提琴协奏曲卖给伦敦出版商人克莱蒙地”的故事,细读这段极其珍贵的史料,我们可以推想到,在人类文化史中会有不少像贝多芬流传千古的作曲大师在生活、艺术的人生旅途上,在音乐商品潮流中,在精明的音乐商人面前“委曲求全”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他们以低廉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的作品,也许并不是为了发家致富,却带动或者说开辟了音乐艺术朝经济方向的发展趋势,为音乐的发展蒙上一丝“经济产业”色彩;以手稿的形式卖出音乐,既是音乐传播活动的开始,也是音乐产业链的链接、组成,或许手稿卖出的是一份,拷贝的却是千万家出版社单位,被拷贝的乐谱却是千万份,音乐也不再单纯是一门圣洁高贵的艺术,更是成为了活跃繁荣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现代传媒力量的刺激作用

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音乐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通过进行社会传播加以物化,实现了音乐与音乐载体的融合,音乐传播的方式得以更加多样化。在其强烈刺激下,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精神财富,随之被不断地价值化,其商品价值急速膨胀,进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模式进入市场,现代传媒不仅促进了大众传媒音乐商品和实物化音乐商品的普及,也延续音乐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音乐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带给人以心灵上、情感上的真诚的慰藉,及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经济上它还被赋予重任,承载着无限的经济内涵,它是维系音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伴着音乐无限的魅力,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加强,相信,音乐产业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上一篇:浅谈识字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清末民初三峡地区天主教堂建筑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