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探析

时间:2022-04-12 03:56:33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探析

【摘 要】大学教育之于大学生的人生影响除了个人的学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隐形效用,即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培养更适宜以养成教育的模式进行,所以以微观和个体的心理人格做为其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才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上来。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人格教育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具体形象

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积极客观的自我认识,正视现实,对他人对社会具有理性认知,有健康的体魄、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良好、稳定、协调的人际关系,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热爱并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中去。

美国著名的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做为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支撑,而人格概念在其两大理论中的落脚点是承上启下的概念点。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既是需求层次论的最高层级,在其自我实现理论中也是反哺需求层次论各个层级的养料。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人格是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是人潜能的实现,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任何人都有可能体验到。做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趋向它的每一步都有高峰体验的出现,这更多的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个人感受上。而对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活动而言,人格的自我实现才是终极目标,因此,人格教育的实施方针应该以学生实现人格的自我分析,自我优化为最终目的。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划分主要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的不同,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划分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大一新生适应期

新生入学,适应期内的生活难自理给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压力。在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再加上现今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许多新生一时间感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并由此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

2、大二、大三期间的学业焦虑,人际交往障碍和情感困惑

第一、学习任务繁重带来的紧张与焦虑。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落后有了失落与自卑的情绪。大一时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容易分散新生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新生普遍有一种百米冲刺以后的“轻松感”,不能及时确定新的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在一年级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高中阶段那种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学习劲头,而到大二幡然醒悟想补救时已经有些来不及。

第二、专业发展问题带来悲观与压力:一类是由于高考填志愿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如电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习时倍感压力,困难重重,在同学中缺乏竞争优势,自信心产生动摇;另一类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前途暗淡,不能静下来学习。这两类同学中有的屈服于现状,极度冷淡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毫无钻研精神。

第三、人际交往欠缺带来的孤独和寂寞。一些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新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本来他们远离父母就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这种孤独感就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或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欠缺,或因为对他人不太信任等人际交往认知上的偏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

第四、遭遇情感困惑。大二、大三是学生恋爱的密集时间段,由此而产生了部分问题学生。包括有恋爱失败导致的心理变异;追求异性遭到拒绝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爱情发生变故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等等。另外还有性知识欠缺与性观念开放导致的落差导致的心理困惑和现实问题。

3、大四的择业彷徨

大部分学生从进入大四开始就将自己的就业放在首要问题的位置上,在这短时期,与择业相关的需调适的心理症状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心理焦虑。就业形势严峻是大环境,之于学生就只能接受,但并不代表对此就无能为力,相反应将此做为激励学生的动力,让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的学习上,以增强个人实力。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心理失衡。大形势的严峻对大学生的地位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二十年前天之娇子的大学生本科生到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褪去了耀眼的光环,变成了普通学历拥有者。而对那些希望通过学业成就人生的学生而言,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值,而现实的落差则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失衡。三是未来发展前景不明确带来的心理彷徨。前景发展的不明确既有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的原因,也有因形势所迫而带来的专业不对口等因素。

三、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之前,学校应对个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大致的了解,以便将学生群体加以类别区分和区别对待。

1、新生入校心理普查

对大学新生进行入校心理普查既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必要步骤,也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必要步骤。目前大多数对学生进行心理建档的学校多采用两类心理健康问卷,一种是UPI,也称人格问卷,还有一种是SCL-90,又称症状自评量表。通过这两类调查,能够将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从庞大的学生群体中筛选出来,然后,再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介入对这类学生进行个体的研究和关怀。

2、正常学生群体的人格教育内容板块

第一、责任承受能力的训练,是人格自我实现的先导

在对待责任的问题上,很多学生正是因为没有了解到自己应具有怎样的责任而做出冲动的举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享有自己的权利和追逐属于自己的利益往往成为人们思想中最重要的事情,长此以往人们必然变得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独乐己之乐,独忧己之忧,对生活的认知和人生的定位出现偏差甚至偏废,于是往往一旦生活中有所挫折和失落,便认为现实残忍,命运不济,而不知如何疏导和发泄,由此种种极端思想和行为便由此而生。训练坚韧的责任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合理、积极地定位自我价值、全面地认知生活内涵,从而帮助他们构筑完整的精神世界。

第二、丰富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人格自我完善的重点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个性优化的过程。(下转第375页)

(上接第373页)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个性缺陷源于知识贫乏。知识的积累与个性的完善往往是同步的。所以,大学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应该扩大社会科学知识面,加强人文修养,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指引自己。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应必备的内容。大学,不是技工培训基地,而是国家和民族人才诞生的摇篮。世界科技和文化发展日新月异,丰富的知识积淀、科学的思维体系和高尚的人文修养可谓是新时期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必备组成部分,有了这些,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后才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出色地走好人生路,完成时代使命。

第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人格自我优化的核心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格就是我们习惯系统的产物。优化人的性格首先要有自我改变的意识和自知之明,而改变过程的核心就是从改变习惯做起。大学数载,可谓是一个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待人接物习惯等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将这些习惯培养得科学、健康而和谐,那么这将成为行走于世的护身符,使他们受益终身。所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术科研氛围、生活娱乐氛围、思想政治氛围,是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条件。

3、“四维”模式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所谓四维模式就是指“生理—心理—伦理—社会”这四个维度,是从横向上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全方位关注。

第一、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生理维度。在校园环境中,生理维度的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开展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帮助学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因地制宜组织体育活动;注意三餐营养搭配和饮食卫生。

第二、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心理维度。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应做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平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伦理维度。在伦理学中,人格通常被当作道德品性的同义词。作为人格主体的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道德人格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组成内容,是社会关系中道德伦理关系的一种自我塑造过程。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标准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即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性格;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这里面由主要包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善于应变与自我更新;既坚持人格的独立性,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等方面;较高的审美修养,追求仪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道德,伦理维度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则主要包括: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品格;组织大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第四、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社会维度。社会学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研究人格,人格的正是形成是个体把社会的价值、态度、技能都内化了的过程。社会人格的中心内容是社会中自我的完善程度,即个体对于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状况的认识。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自己对社会的认识。通过与社会的交往,熟悉社会环境,理解并内化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和通行的行为模式,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通过别人的态度来反映并不断修正自己独特的人格,使之更趋完善。实质上,自我不断完善的程度就是人格中社会性和个性完善结合的过程。从社会维度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大学生的社会人格培养应擅于捕捉最新时代气息,随着社会观念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维度的健全人格塑造,则主要包括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韦星.大学生应如何言说[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2]全宏艳,龙芬,洪冬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2).

[3]赵文永,魏世英,刘静.人格自我实现——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自救[J].煤炭高等教育,2008(02).

[4]刘春梅,赵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01).

[5]任秀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6.

[6]李新田.论目前我国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吉林大学,2004.

上一篇:试析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甘薯饮料制作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