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25 06:03:11

试析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都要从事各种各样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危险,也就是说都存在着安全问题。所以不管这些活动的危险程度是大是小,绝不允许违章蛮干,要对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安全才是人活动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工伤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件等方面概述工伤的情况。

【关键词】工伤;认定;安全生产

一、工伤保险的概述

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实施的,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工伤概念: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工伤一般可以分为显性工伤和隐性工伤。显性工伤,是指在职业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工作中工作环境恶劣、条件不良、任务过重或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对劳动者身体的伤害;隐性工伤,即因职业特有的工作环境危害造成的职业病。

在劳动中劳动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劳动过程中就会发生各种劳动伤害,考虑到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

二、我国工伤保险发展的简要历程

1、1951年2月颁布了《劳动保险例》,国家关于工伤赔偿的制度开始实施。

2、1951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伤保险主要是落实工伤补偿功能,对遭受工伤和职业病的职工进行补偿。工伤保险主要由企业承担,还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

3、1996年8月,劳动部针对当时的实际,颁布实施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4、在1996年到2003年底这一时期,初步探索了包括工伤救治、工伤补偿、职业康复、工伤预防和分散风险在内的所有功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此办法还只是一个试行办法,其法律层次不高,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狭小,工伤保险工作并没有全面铺开。

5、2002年6月29日,《安全生产法》颁布,同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什么人员缴纳保险费。”从此,工伤保险成了强制执行的国家意志。

6、2003年4月27日,《工伤保险条例》出台,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工伤保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7、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及特点

1、强制实施的原则:工伤保险是社会强制性保险,实施范围广泛,它适用于一切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商户,是国家立法强制的社会保险制度。

2、无责任赔偿原则:工伤保险具有赔偿性质,实行无责任或无过错赔偿原则,只要是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伤害,无论有无过错和是否应负责任,一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费用全由用人单位承担。

4、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其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四、工伤保险具有的基本功能

工伤保险具有工伤补偿、工伤救治、职业康复、工伤预防、分散风险五项功能。《工伤保险条例》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一)覆盖范围方面

境内的各种类型的企业的全体职工、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包括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另:机关、事业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依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二)工伤认定的范围

1、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从业人员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三)工伤认定程序

1、用人单位、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携带上述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效内,向用人单位工商注册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同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3、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五、相互作用的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

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具有内在联系,只有把相互作用的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工作职能做出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调整,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是因果关系

安全生产不好,工伤事故频率就高,工伤保险费用就高。反之,搞好安全生产,把事故频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就是对劳动着安全健康的最好保障。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一直是劳动管理工作中的不同内容和侧面,各自均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共同服务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这一根本目的。但是,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这种自成体系、互不交叉、并行不悖的管理体制,无论从控制事故发生、保护劳动着安全健康的社会意义上,还是从减少工作费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经济意义上,均未形成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合力。

(二)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

从中国具体实践看,也充分表明这种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一是二者相结合,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伤事故给劳动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任何保险也无法弥补的,只有杜绝和减少这种伤害,才是对劳动者根本利益的最大保障。二是工伤保险肩负三大任务,既保障劳动者受伤或死亡后遗属的生活;分散工作风险;预防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促进安全生产,其中,预防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是积极的主动工作,只有积极进行工伤预防,搞好安全生产,才是做好其他两项工作的基础。三是从安全生产目的看,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避免和降低职业危害,有利于减少工伤补偿的支出,提高工伤保险的保障能力。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紧密结合,在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做法,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运用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伤保险对安全生产有约束和激励作用

运用浮动费率和奖惩机制经济杠杆,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工伤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企业必须对劳动者承担工伤保险义务。工伤保险是社会统筹费用完全由企业承担,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总之,工伤保险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种特殊保护。它具有作用于企业,作用于劳动者的双重保护。因此,工伤保险是对事故预防的先期的一种投入,有利于减少工伤事故。同时工伤保险可从根本上降低工伤事故发生后赔偿抚恤等费用的开支,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将事故赔偿由企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安全生产应充分利用工伤保险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和群众监督作用,约束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把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将使劳动者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尚元.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孙树菡.工伤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上一篇:原创性与民族性 下一篇: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