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报深度报道的采写

时间:2022-04-11 08:05:06

专业报深度报道的采写

做一名专业新闻报纸的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对专业新闻的报道,主要的报道方向在哪里? 通过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敏锐;专业报纸的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深度报道。

敏锐是记者判断与思考的重要基础

敏锐是记者迅速对新闻事件作出判断与思考的重要基础。我觉得它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一是记者能凭直觉迅速判断哪些事件是新闻事件,或者哪些材料具有新闻价值;二是在一大堆随手可取的材料中,或者采访对象介绍、讲述的一大堆观念与事实中,记者能敏感地捕捉具有新闻意义、启发读者共同思考的新的信息与观念,并将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以深化,而后再表述出来。如果一个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专业报记者,不能培养、训练出自己敏锐的判断与思考能力,那么他就会永远流于事务性报道中,要么坐等领导给自己“出题目”,做做“命题作文”;要么被一大堆普通的会议或动态性活动所左右,抓不到真正的有价值的新闻。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一件事面前,有的人觉得司空见惯、无新闻可抓,而有的人却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东西,引发大家共同的关注与思考。

采访是一个相互启发思维的过程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过程,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基础。特别是从事深度新闻报道,记者采访之前,就必须掌握和了解与报道主题相关的一定知识,有的对采访对象本身的业务动态还要作一定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才会掌握主动权,才能提出在行的、能引发采访对象思考的问题来,并在听取采访对象的回答中迅速思考,迅速作出新的判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发采访对象的再思考。这样看来,深度报道的采访,就是一个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相互启发思维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探索性问题的采访与报道,任何事先的设定都可能发生变化。记者采访之前固然要准备一些问题,有时候采访对象还要求记者先提供一个提纲,但在采访的进行中,内容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互相启发,产生了新的话题。

思考与提炼是深度报道写作的灵魂

深度报道有一个创作过程。它从捕捉新闻线索、确定采访主题,到深入采访、认真思考,最后对所掌握的事件、材料等进行取舍等“再创作”,直到写成深度报道稿,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作,忽视哪一个过程都是不准确的。思考与提炼,是深度报道写作的灵魂

通过思考,记者要从一大堆新闻事实(包括信息、采访资料等)中挖掘出最能反映本质问题的事实,要从采访对象陈述的一大堆零散的观点和事实中,找出最能反映这个采访对象的认识、最能代表这个采访对象特点的观点来。这个“挖掘”和“寻找”的过程就是记者对新闻材料进行提炼的过程。不仅如此,在相当多的时候,由于是即兴采访,或者是当场探讨,采访对象事先并没有准备,他的语言表述往往是重复的,零碎的,也有不少表述甚至与采访主题关系不大,这个时候,更需要记者的思考与提炼,并替采访对象归纳,甚至寻找合适的语言替他把他想表达、却尚未表述清楚的意思,清晰地表现出来。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了吗?我认为,新闻的真实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现象的真实,二是本质的真实。如果在深度报道时,原封不动地把采访对象没有经过认真准备的语言表述照搬到报道中,实现的是“现象的真实”,却往往有可能达不到“本质的真实”。因为这种完全的“照搬”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后果:一是表述太“全”,冲淡了采访对象所真正要表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代表性东西;二是表述太复杂,容易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反而弄不清这个采访对象表述的思想价值在哪里;三是在针对同一个主题,对同一领域,同一层次的不同对象采访时,由于很多问题是共性的问题,不同的采访对象可能都会重点谈到同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记者理解、思考与提炼。

搞深度新闻报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记者一旦选定主题,要随时注意积累,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值得做深度报道的题材,往往是现实针对性较强、含义深刻,甚至在实际中还正在探讨、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往往将决定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大改变。对这样重大题材进行深度报道,有时候也要取决于形势的发展,取决于报道时机的成熟度。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切不可因一篇报道不能马上见诸文字,就轻易放弃,而完全可以把这个过程转化为一种长期的积累,为将来时机成熟后的报道作充分的准备。

上一篇:数字付费电视的内容瓶颈与解决之道 下一篇:记者要善于理性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