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记者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时间:2022-06-23 01:25:20

行业报记者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行业报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意识呢?笔者认为,行业报记者除应该具备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全局意识、新闻意识以外,还必须注重五种意识的培养,即策划意识、发现意识、专家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1、策划意识体现全局性

行业报记者既要成为行业报道者,同时也要作为策划者。整个团队进行的大型新闻报道,当然离不开全体成员群策群力,互相配合。即使是记者个人的新闻报道,也不能离开新闻策划,这一点对行业报记者尤为重要。行业性新闻如果想要写出对行业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需要从宏观的角度着眼,充分了解行业情况,在采访前制定好完备的方案。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根据行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方案的制定是基础,落实过程中的调整是必要补充。另外,根据自身行业报纸办报宗旨、版面定位、自身特点,记者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新闻策划,这样写出符合报纸要求、适合读者口味的稿件。

2、发现意识体现敏感性

所谓发现意识,是指生物体或其一部分对某些因素易于感受的性能。而对于行业报记者来说,对其敏感性的要求或许更高一些。即要求我们行业报记者,对新闻事件要有特别的嗅觉和灵感。比如,同样是写会议新闻,一般社会媒体可能只发个消息,而作为行业报记者来说,要从这个会议中发现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闻,进而写成新闻,才能吸引读者。

如何培养自己的敏感性呢?首先在理论上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即要吃透国家的政策、路线、方针的精神,特别是国家关于自己报道行业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把握好总的形势和方向。其次,对于本行业的现状与趋势有丰富的了解,相当地熟悉,知道行业中的企业和经营者需求是什么。总之,只要吃透了两头,一旦发现新闻,就会作出积极、快速的反映,做到慧眼识珠,采写出行业需要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才具有指导性前瞻性,才能够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才能使自己的行业报更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3、专家意识体现专业性

这里这里所说的“专家意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记者要不断钻研行业知识,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使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以对于行业的发展可以做出宏观的判断;第二层含义,是记者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力争运用自己的新闻业务知识,做出“专业”的分析与观察。

行业报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和采访任务有特定的范围。为了能与采访对象和谐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行业报记者必须对所在行业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被采访者兴致勃勃记者一头雾水,导致被采访者随之兴味索然的尴尬。行业报记者如果希望写出有影响、有力度的稿件,仅了解行业皮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行业整体情况的熟悉,一些典型事件的深度分析与观察,甚至行业企业生产工艺知识等,都需要记者烂熟于心。

面对新发生的事态,记者要能迅速将历史类似事件、相关政策法规、相关利益企业等,有助于分析事件、把握事件的材料拈来,通过自己的总结、分析,结合新发事件的具体情况,迅速作出回应。在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写作过程中难免涉及尚未有定论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记者尽量站在专家的角度,避免偏颇,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对于行业内的问题,应始终坚持客观的态度,不能人云亦云或者信口开河。

4、服务意识体现着职业性。

服务意识。一般行业报的发行周期都不如党报、晚报等,迅速、及时地将发生的新闻进行报道。如果行业报记者像党报、晚报记者一样去写行业中的一些泛泛新闻,永远写不出好新闻来,自己也永远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

新闻界一直倡导“深入、深入、再深入”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新闻记者多到一线,多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是任何一个媒体的记者职业特点。行业报记者如何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采写出具有指导性、引导性的新闻呢?这就要求我们记者更多地深入行业,更多地为行业服务,而且要求更加主动。主动到企业中去体验生活,去倾听行业的生产、经营者甚至工人的声音,多了解企业干部职工的经济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及时将信息写成稿件,或反馈到报社。同时我们的记者在服务中对行业的生产、经营甚至技术工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既能够使我们成为企业干部员工的“朋友”,又可以使记者更多地发现一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新闻。这样,行业报记者在服务中熟悉了行业,反馈的信息又可使报社及时获知行业读者的新闻需求,便于调整与改革,更好地服务行业。

5、竞争意识体现事业心

行业报记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行业报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行业报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的前提是一个行业报的记者必须立足现实,立足本报,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

我们可以通过一段史话理解记者的竞争意识和责任心。1963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暗杀,合众国际社的梅里曼・史密斯和美联社的杰克・贝尔都在搭乘总统车队。当致命的子弹爆炸时,史密斯抓住汽车里唯一的一部电话机不放,看到他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条消息正在展开。史密斯不肯把电话机让给贝尔。史密斯一直不停地口授他的稿件,在汽车开往医院的途中,贝尔用拳头把史密斯打得鼻青脸肿,结果还是没有能叫史密斯放弃电话。从那时起,随总统旅行的新闻车里就安了两部电话――一部给合众社,一部给美联社。

行业内新闻资源有限,作为行业报记者抓新闻、抢新闻的难度更大,而且行业报要发展,必须要抓到独家的信息,独家的信息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报纸就有市场,为报社创造的效益就更多,所以行业报记者需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始终坚持敬业的工作态度,为报社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是体现自己事业心的重要表现。

(作者单位:华夏酒报)

上一篇:网媒由幕后走向前台 下一篇:美国报业“合作经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