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4-11 06:18:52

影响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影响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同时针对这一运动项目在高校推广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今后五人制足球在武汉市高校推广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五人制足球 武汉高校 影响因素

一、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现状

(一)我国五人制足球运动起步晚,整体水平低

我国五人制足球起步晚,整体竞技水平低,这项运动的发展尚处于业余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美洲以及亚洲一些足球发达国家。国内虽有职业五人制足球联赛,但国际比赛成绩不理想。只是在2008年斯洛文尼亚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上,代表我国的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队闯进八强,创造了中国五人制足球在世界大赛中的最好成绩。

(二)武汉高校五人制足球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参与数量相对较少

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武汉的高校取得了不俗成绩。湖北大学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中国足球协会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的冠军,并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的全国总冠军。此外三峡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也在全国高校五人制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并且在2009年五人制国家队中,来自湖北高校的运动员一共有八人。然而相对武汉共高校来讲,参与的数量其实并不多,这与取得的成绩成鲜明的对比。

(三)武汉高校足球场数量有限,发展受到制约

在国内目前的大学校园中足球场的数量屈指可数,很多高校只有一块足球场,足球运动不能很好的开展。而专业的五人制足球比赛通常在室内进行,这就给各个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带来一定影响。武汉市高校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室内的五人制场地只存在个别高校,十一人制场地又不能仅仅满足五人制足球的需要,因此使得五人制足球比赛在大学校园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影响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发现:社会对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报道非常少,体育媒体的关注和宣传不够。在高校,学校相对重视的是足球十一人制的赛事,或是其他的一些运动项目的校队。而对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关注甚少,五人制足球经费投入也就存在着不足。比赛缺乏赞助商和启动资金、专业的管理和推广人员。因此社会影响力度不够。

(二)竞赛因素

全国高校五人制足球联赛不多,仅有“百事可乐”五人制球王争霸赛、“可口可乐杯”五人制足球联赛和“李宁杯”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武汉市也仅有“楚天都市报”杯、“茵宝”杯企业单位赞助组织的五人制、三人制比赛。通过对武汉高校学生的走访调查显示:100%的高校学生认为,具有影响力的五人制足球赛事较少。

(三)场地、器材因素

通过对武汉部分高校足球训练场地、器材的统计结果表明:55%的学校有标准的天然11人制足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几乎没有,只有一所高校具有专门的室内五人制足球场。大多数高校是在11人制足球场和篮球场进行五人制足球训练,如武汉体育学院是利用综合体育馆进行室内五人制足球训练。在没有设立五人制足球场的高校中,有63.2%的学校配有五人制球门。在训练用球调查发现,仅有25%的学校使用了4号足球。

(四)教练员因素

调查表明,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教练员中仅有一名教练员具有专业五人制足球的运动经历,其他教练员丰富的运动经历都来自于十一人制足球。这直接导致了教练员多以其对十一人制足球的认知来指导五人制足球的训练,其带队训练质量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竞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运动员因素

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后备体系保障,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相比较,多被采用娱乐性质进行,是十一人制足球的附庸。经调查问卷发现,武汉市高校的五人制足球代表队运动员,41%是15岁以后开始接触足球运动,起步较晚,可塑性较小,67%感觉基本功较差,战术意识薄弱,寻求配合的意识差,这些因素和五人制需要的技战术产生巨大差距,影响五人制比赛成绩。

(六)裁判员因素

武汉市有志于做裁判工作的青少年人数有限,与十一人制相比,武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裁判员的培养制度还不够完善。裁判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执法的次数太少,比赛后裁判直接交流不够,结果导致比赛中经常出现的错判、漏判的现象,大大降低了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连贯性和观赏性,不仅影响球员心态,而且影响观众情绪。这些因素不利于五人制足球在国内的开展和武汉市五人制足球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五人制足球影响力与日俱增,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武汉市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的关注度。

(三)全民开展五人制足球的培训工作,加快发展步伐。

(四)建立管理机构,加强学校重视及资金投入,建立符合高校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管理机构,建立好可行性的学校联赛制度。

(五)省市足协可以建立专门负责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办公室,定期组织有规模的业余联赛推动五人制足球比赛在基层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缪伟舰.五人制足球的发展现状与影响我国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9).

[2]庞文驹,李祖建.广西南宁市高校五人制足球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3).

[3]沈国征,李松.对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上一篇:对2008-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述评 下一篇: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后勤保障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