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露,舍你其谁?

时间:2022-04-11 05:13:09

自我表露,舍你其谁?

【案例背景】

非常有幸参加了瓯海区班主任心理辅导团队赛课活动,并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受益匪浅。在团队讨论、上课、磨课的过程中,我学习、理解了自我表露这一心理学专业术语,并通过在课堂中运用自我表露技巧,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合理自我表露可增进师生情感,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创建安全的心理课堂,从而使心理沟通更加顺畅。

自我表露技巧(self-disclosure)指辅导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上,根据当时的具体事件或者问题,公开地暴露自己的某些人生经历、经验或者感受,包括自己曾经有过的负向体验或者经历,来与班级团体成员分享。真实而有限度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使自己更具人性,因而使团体成员感受到辅导老师的亲切、真诚和坦率,加强辅导教师与学生的同感共鸣,增进学生对辅导教师的信任,促进团体更深层次的互动。

在这次心理赛课活动中,我们的主题是我的时间我做主。引导学生逐渐了解如何高效率地对自己的时间作好规划。每上一节课我们会都对上课的过程、内容加以讨论,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改进的办法,并通过前后两节课学生的配合以及课堂目标是否达成的对比,去粗存精,打磨一节精致而连贯的心理课堂。课堂从一条代表每人生命线的纸条开始,撕掉必须用掉的时间,留下的短暂时间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认识管理时间的意义。在此过程里需要学生通过画时间馅饼图,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现状,初步学习节约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只有在学生分享了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后,教师才能提炼出有用的信息,继而进行总结归纳。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乐于分享,积极参与成了这节课成败的关键。在磨课过程中,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们发现了教师自我表露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同感共鸣,创建安全的心理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时间馅饼图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案例描述】

第一节课(高一 6班):在撕纸游戏导入环节,学生们依照老师的指令,按照比例依次撕去相应所指时间。这个热身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时间管理的紧迫性,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怎样合理规划自己时间的兴趣。学生们开始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撕去那已经过去的、无效的时间。拿着手中拿所剩无几的一小段纸,孩子们开始惊呼:原来我们剩下的,可利用的时间这么短!这时老师说:时间是最不偏私的,它不会多谁一分少谁一秒,让我们一起通过时间馅饼图来看看我们的一天24小时是怎样度过的。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刚刚过去的24小时所做的活动。然后,教师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学生画的时间馅饼图,以此来引导学生按照要求格式把自己刚过去的24小时活动真实地呈现在纸上。在展示时间馅饼图时,同学中开始有了小小的骚动和嬉笑声。

学生A说:老师,这谁画的图呀,每天用于神游的时间才半个小时,怎么可能?

老师笑问:哦?是吗!神游半小时你觉得太短,那你一般一天会神游多久?

学生A道:我一般神游没个把个钟头是回不来的!然后“得意”地笑了。

这时学生B喊道:老师他不玩手机吗,像我一天下来手机最少也得一个小时吧!学生们开始七最八舌地讨论开来。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老师或许以为学生会真实,客观地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映在馅饼图上,并积极和同学分享。可是5分钟后,该学生分享自己的馅饼图了,老师鼓励了很久依然没有一个学生肯主动站起来分享。后来老师只好点名让学生站起来说。一节顺畅、和谐的心理课到了分享环节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冷场。为什么呢?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开始还欢蹦乱跳的学生,一到分享环节就默不作声?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分享。后来,有个老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提到了自我表露技巧,大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又一节心理辅导课。

第二节课(高一 3班)和第一节课一样先撕纸导入环节,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刚刚过去的24小时所做的活动。然后,教师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学生画的时间馅饼图,以此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刚过去的24小时活动按照要求真实地呈现在纸上。和第一节课比较类似,当同学们看到那张由学生画的时间馅饼图时,同学们非常激动并开始讨论那张图。5分钟后,当同学们的馅饼图画画好时,老师并未立即要求同学分享。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昨天的24小时老师都做哪些事情?

同学们异口同声道:想!

老师说:那下面老师先和你们来分享我的时间馅饼图,然后再请同学们分享!这时,同学们激动万分,迫切想知道老师昨天的活动。当老师的分享出现在了课件上时,同学们先安静了几秒种,认真地浏览了老师的时间馅饼图,然后炸开了锅,有几个大胆的开始询问老师。“老师原来你和我们一样也刷微博呀,还浏览空间?呵呵呵!”“老师,你昨天也去逛街了呀,我也去了!怎么没看到你呀?”“老师,我真没想到你和我们一样不但神游而且时间还挺长的嘛!”……就这样,老师不再那么陌生和遥远,而是宛如邻家大姐和他们一样有着类似的爱好和相同的话题。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这时有学生拿着他画的时间馅饼图:老师,你看我昨天的活动和你有些相同的地方哎!老师问道:那你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你的馅饼图?学生:老师你都带头分享了,我也不能落在你后面嘛!当然可以了!于是通过教师真诚而恰当的自我表露,成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把整个课堂氛围推向另一个高潮。

【案例分析】

通过前后两节课的对比我发现:

1.自我表露可以让课堂更安全

第一节课由于没有用到自我表露技巧,学生内心里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分享有些许疑虑和顾忌。对课堂没有安全感,因而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导致最终冷场。第二节课由于恰当而及时的自我表露,消除了学生的顾虑,促进师生情感,创建了安全的课堂氛围,推进了课堂向更深层次发展。心理活动课的性质决定了课顾忌堂中没有过多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和参与。只有创建一种安全的氛围,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自内心地体验。而自我表露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绪体验坦率地与全班同学分享。它有助于感染全体成员,拉近师生距离,营建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参与其中,乐于分享。

2.自我表露要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建立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自我表露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很多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玩什么,没有真正走进这群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找到共同话题的。正因为第二节课中,教师的“表露”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共鸣,才激发起学生更多的话题和参与意识。

3自我表露定要真诚、自然、发自内心

真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在自我表露中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表达要自然,语言不可流于教条化、套式化,以免有虚情假意之嫌。第二节课分享环节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表露的真诚、自然、发自内心。

【案例反思】

虽然运用自我表露理论在第二节课的分享环节取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是这堂课却留给我更多的思考:

1,在表露的过程中牵扯到老师的一些个人隐私,例如:刷微博,逛空间。这些会不会引起学生的模仿?

2,在教师自我表露时,是否需要将自己前一天的活动和盘托出以显真诚?

3,自我表露的度如何把握?

路漫漫兮,其学远!这些问题都有待我在今后的继续学习,继续积累经验,继续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一一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钟志农

上一篇: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