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11 01:01:44

浅谈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对招投标的体制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规范招投标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招投标;市场经济;作用;规范

一、招投标的概念

(一)招投标即招标和投标

招标是指为某项工程建设或大宗商品买卖,邀请愿意承包或交易的厂商出价以从中选择承包者或交易者的行为。程序一般为:招标者刊登广告或有选择地邀请有关厂商,并发给招标文件,或附上图纸和样品;投标者按要求递交投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下当众开标、评标,以全面符合条件者为中标人;最后双方签订承包或交易合同。

投标是与招标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争取中标的行为。

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招标投标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保证项目质量的一种交易制度,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培育和规范招标投标市场体系、预防腐败交易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招投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招投标制度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已经应用相当完善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的交易方式都在不断的向招投标的方向转变,招投标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使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正是公开公平的交易,这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招投标制度对交易的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方式,为企业创造的是一个公平公开交易的平台,在现阶段,开展招投标工作,就是为我国的招投标企业提供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在招投标制度的规范下交易双方进行平等的选择。

(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为支持,招投标工作是向社会公开展现交易企业的真实实力,是对表现交易主体诚信的一种形式。如果是招投标的采购制度能够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对交易双方的长期利益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如果交易中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就会增大了交易风险,还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仅会留下不诚信的恶名,甚至可能无法在今后的招投标中取得竞标资格,无法在行业内立足。通过参与招投标,大批的企业建立了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规范地从事市场竞争行为,加强了监管和自律,能够有效地遏制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招投标实现的是一种行业内的竞争机制,只有实力强、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中标,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还杜绝了资源浪费,而不像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市场垄断和腐败建议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开展招标投标公共,可以充分的激发市场的竞争力,是国内企业的发展始终充满活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目前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审专家库管理混乱

评标专家是指各类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和在工程技术、经济及相关专业方面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符合相关规定条件并经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聘用的人员。目前各部门和招标机构均可组建评标专家库,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评标专家库的监督管理工作却存在管理分散、多头管理、错综复杂的现象,没有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招投标监管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智能分布在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势必会导致招投标管理工作会出现管理界限不清、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导致会存在管理职责交叉,管理出现缺位越位现象,管办一体、监管不力的格局,降低招投标管理监管职能。

目前招投标项目数量巨大,中作量繁杂,而且还有从公告到审查招标文件,从开标评标现场到确定评标报告,另外还要处理相关投诉以及答疑等工作,以目前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完成,以至于无法实现监管的功能,导致大部分监督都流于形式。

四、规范招投标管理的建议

虽然我国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招投标制度对我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招投标管理工作就会更好地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加强招投标的监管体制

深入加强招投标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监管分离”,从根本上解决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我监督等问题,将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并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专业执法队伍,负责招投标活动的检查监督工作,实现一种清晰高效的招投标监管格局。

(三)推进信用机制建设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分行业系统将招投标主体的信用体制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集中和权威,在交易平台中建立招投标主体的信用档案,将招投标主体的业绩、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随时更新,并向全社会予以公示,形成一种“一处违纪失信全国受罚”的态势,对那些有不良行为和不轨思想的投标单位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同时还应当将企业的信用情况融入整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中,将招投标主体的业绩和不良行为与评标工作结合起来,杜绝投标企业造假,保证评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真正实现招投标信用体系“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信用不良的招投标主体没有立足之地,同时对于那些有违法违规招投标行为的招标人,除依法追究其责任外,建议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停资金拨付。另外,要建立和完善招投标主体的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差、失信的的招投标主体进行惩戒,只有信用好的企业才能够中标,发展壮大,将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与其投标工作挂钩,引导信用好的企业多中标,使不守信用的企业得到制裁。促使招投标主体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规范市场行为。

参考文献

[1]常昭丽.浅谈招投标工程预算公开制度[J].中华建设.2008(05).

[2]李志勇,王顺洪.我国招投标中政府行为的规范[J].基建优化.2003(05).

[3]夏心文.浅议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本文转自:.

上一篇:对话另一个世界:产品经理的用户洞察 下一篇:追查地球起源之谜